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开始系统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而逆反心理处于中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如果这一阶段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对整个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目前的研究中,体育作为辅助性手段对心理健康的干预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同,本研究尝试从体育干预的角度,分析不同体育项目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以期从体育的角度,探索解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新方法与新策略。本研究立足于前人对逆反心理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实验法、个案分析法、访谈法、实际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在娄底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学校、株洲市天元区建宁实验中学、湘潭县茶恩寺镇花桥中学各班主任、体育老师及学生家长的密切合作下,经过前期的详细追踪访谈及参与性观察,充分了解各案主基本情况,采用体育活动的方式,分别对廖某、唐某、何某某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干预,干预旨在研究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各案主逆反心理的影响作用,干预前后的心理及行为变化,在此基础上对逆反心理中学生体育干预提出建议和展望。通过对三位逆反心理中学生的各体育项目实验干预,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项目的选择紧扣理论依据,保证了体育干预过程的合理性、可行性,结果发现干预方案中的各个体育项目对三位案主逆反心理的改善都具有一定效果,能够初步解决三者逆反心理问题。(2)案例一逆反心理类型属于情境、超限逆反(廖某),受时间、场合的影响极大,压力承受能力差。从心理理论上来说,案例一逆反心理原因为被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控制能力差。体育项目中对案例一逆反心理影响最大的是篮球、足球等群体性运动,此外,户外运动能改善其强迫、焦虑症状。(3)案例二逆反心理类型属于自主、禁果逆反(唐某),主体地位意识极强,细微的言语或身体触碰,都会引起其极大不满,从心理理论上来说,案例二逆反心理原因为被理解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知觉分析整合能力较差。体育项目中对案例二逆反心理影响最大的是户外运动,此外,太极拳和武术能改善其强迫、焦虑症状。(4)案例三逆反心理类型属于评定、平衡逆反(何某某),对老师的评价过于敏感,在抵制和对立中自暴自弃,在心理理论上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评价能力失调,缺乏积极情感。体育项目中对案例三逆反心理影响最大的是篮球运动,此外,太极拳和武术能改善其抑郁症状。为进一步明确体育项目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单个项目对个体逆反心理的干预时间过短,症状自评量表可能只能说明该项体育项目的即时效应,无法力证该体育项目对逆反心理的长期价值,需要延长单项目对逆反心理学生的干预时间,以研究其长期效应。(2)本文研究样本量过少,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深入分析无法进行,在以后的研究中,需扩大样本范围来研究不同运动对逆反心理的影响,使研究结果具有推广效应。(3)在中学生逆反心理问题上,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将体育运动的干预作用应用于实践,积极组织更多的群体性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交往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农村学校、家庭应重视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别是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体育活动作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的有效途径,提供情感交流平台,逐步完善农村体育硬件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