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过程中的中国西部农村扶贫文化变迁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zqre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社会学研究视角,以全球性现代化理论和符号互动论和文化变迁理论为支撑,以川北A镇的扶贫文化现状、变迁为突破口,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收集资料,阐述了互动过程中西部农村居民对扶贫文化的认知现状和变迁(包括对扶贫主体文化、过程文化和结果文化的认知),并分析了这种变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西部农村扶贫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农村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全文一共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回顾了与本研究相关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逻辑思路和研究假设。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设计,即理论依据、研究假设、研究内容与思路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调查地概况及样本特征。第四部分,对西部农村居民视野中的扶贫文化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具体分析了西部农村居民对扶贫文化的认知途径、西部农村居民对扶贫主体文化的认知、对扶贫文化过程的认知、对扶贫文化结果的认知以及对扶贫文化观念的认知。并分析了部分认知的变迁,指出随着时间的推进,西部农村居民扶贫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深入和全面。第五部分,在第四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互动过程中的西部农村居民扶贫文化的分析与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西部农村扶贫施者与受者的互动的深度、广度、频度逐渐增强;中国西部农村扶贫互动类型有从顺从到合作的发展过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整个中国西部扶贫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文化互动、价值互动的过程,它的核心就是价值观念的重构;扶贫文化有一个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扶贫文化的理论建设落后于扶贫实践,扶贫文化的重构提升扶贫的实际效果;全球化、现代化对中国扶贫互动及扶贫文化变迁的影响日益扩大,并从这种影响中吸取营养。第六部分,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指出本研究基本证实了扶贫文化理论,并就如何更好的指导西部农村扶贫提出了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美国的科学与卫生普及》是约翰·C·伯纳姆20世纪中期的一部力作,作者对美国科普史的独特研究方法非常值得从事当代中国科普史研究者借鉴,本文重
<正>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不仅保持着GDP年均9.8%的高速增长,同时也保持着社会的稳定,这与许多转型国家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法,以"数学素养"为关键词,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2000-2018年中收录的282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热点主题图谱、关
<正> 用棕榈酸异丙酯等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的有机溶媒溶解卵磷脂,然后加入少量水即可制得高粘度的凝胶。此类凝胶在温度高于40℃时成为低粘度的液体,冷却后又恢复原状,适宜用
耕地非农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耕地非农化现象表现特别突出。耕地非农化直接导致了耕地数量的急剧下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据统计在金属切削加工发展的数百年历史中,钻孔加工占有相当的比例。而在所有类型的钻床中,摇臂钻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能够进行钻孔、扩孔、铰孔、锪平面和攻螺纹等,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56例(
轨道交通分为地上与地下,地下工程较地上工程更为复杂,在混凝土的使用方面要求更多,在保证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的顺利进行当中,耐久性混凝土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将对耐
近些年来,西方学界的后殖民主义思潮日渐凸显,尤其以赛义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为首的“三剑客”对后殖民文化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鉴于后殖民理论家多是原籍第三世界国家知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3.5.1对2011年1月1日贵州境内的一次冻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本次过程的大气层结、冻雨区云系的宏微观结构和云物理特征,初步分析了冻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