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已在临床长期使用并具有较好疗效的舒天宁煎剂对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性眩晕(眩晕病气虚血瘀型)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观察治疗前后的舒天宁煎剂对眩晕的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均有较好疗效;进一步验证中药是通过调节脑血管舒缩功能、改善脑血流而发挥治疗作用。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应用疗效评定标准观察舒天宁煎剂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总有效率情况;并且观察和总结舒天宁煎剂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对于经CT,TCD检测符合后循环缺血的患者,按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舒天宁组,各组n=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均需以纳入标准等指标资料均经统计学处理,若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可进入治疗阶段。所选病人中医辨证均属于气虚血瘀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TCD检测双侧椎动脉Vm值和PI值,基底动脉Vm值和PI值的改善率。以上所采集资料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在随机分配的两组患者中,经为期14天的治疗后,舒天宁煎剂对于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特别是气虚血瘀型患者的相关临床症候表现,有较好的疗效:进一步验证中药是可以通过调节脑血管舒缩功能、改善脑血流而发挥治疗作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治疗组25例中治愈6例(24%),显效13例(52%),有效5例(20%),无效1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25例中治愈2例(8%)显效8例(32%),有效9例(36%),无效6例,总有效率76%。两组疗效采用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在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方而,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前有显著降低,治疗组在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失眠,胸闷,腰膝酸软等症状及体征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对比TCD检测双侧椎动脉Vm值和PI值,基底动脉Vm值和PI值均有改善,经t检验和卡方检验方法,P<0.05,说明舒天宁组在TCD检查指标情况改善方面相对对照组有明显改变;4、两组病人用药安全性方面评估表示两种药物均安全可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循环缺血的症状和体征表现的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这种特性导致了其的治疗等的复杂,因此针对PCI的治疗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且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相对于目前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根据后循环的解剖概念,更加导致其治疗的困难性。目前后循环缺血治疗主要是对导致该病的病因,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相关部位来评定治疗方案。虽然现在对于后循环的研究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其重要性,但仍缺乏专门针对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并且研究患者例数相对较少,目前对PCI的治疗基本雷同,无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大脑组织,恢复神经功能等。本研究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发现舒天宁煎剂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眩晕病气虚血瘀型)患者有临床干预效果,特别是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并且进一步验证具有益气活血,通窍活络的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脑血管舒缩功能、改善脑血流而发挥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