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空间电推进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低轨星座系统的组网建设,霍尔推力器的应用逐渐从位置保持、姿态调整任务扩展到了变轨任务。而低轨卫星的服役期限较长,对于推进系统的寿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发展霍尔推力器寿命评估技术,对于长寿命推力器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低轨卫星的任务需求,设计了一台600W级永磁霍尔推力器HEP-600PM,并进行了永磁霍尔推力器寿命评估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以磁场测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空间电推进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低轨星座系统的组网建设,霍尔推力器的应用逐渐从位置保持、姿态调整任务扩展到了变轨任务。而低轨卫星的服役期限较长,对于推进系统的寿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发展霍尔推力器寿命评估技术,对于长寿命推力器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低轨卫星的任务需求,设计了一台600W级永磁霍尔推力器HEP-600PM,并进行了永磁霍尔推力器寿命评估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以磁场测量、热磁耦合仿真等方式,对霍尔推力器运行过程中永磁铁产生的自然退磁、高温退磁以及矫顽力变化程度进行了评估。推力器寿命末期各种退磁形式中,高温退磁对磁场的退化程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矫顽力退磁,再次是自然退磁。其次,通过PIC仿真,对比分析了磁场退化和通道形貌对推力器性能造成的影响。磁场退化使得磁场对自由电子的束缚能力减弱,电离度降低,导致放电性能略微降低。而通道形貌的改变影响中性气体密度,进而改变通道电势降和离子流密度的分布,对推力器性能影响较大。同时,在两者的叠加作用下,推力器寿命末期的性能仍然能够满足低轨卫星的任务需求。再次,提出了霍尔推力器内永磁盖板的寿命预测程序,解决了钛、石墨材料内永磁盖板在氙、氪离子轰击下的寿命预测问题。由于石墨材料低溅射产额、高原子密度的特性,以其代替钛作为内永磁盖板,可以使内永磁盖板寿命有效延长。同时,由于氪离子入射材料表面溅射产额较高,在以钛和石墨作为溅射基材的条件下,其垂直侵蚀速率皆高于氙离子,相应的内永磁盖板寿命则较短。最后,通过变电压、变功率的放电实验,评估了HEP-600PM的全寿命期放电性能及永磁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推力器寿命末期性能有明显退化,同时永磁温度的变化程度较小,对推力器磁场的影响很小,因此认为推力器的性能退化主要由通道形貌的改变导致。从超额定功率放电的实验结果看来,在900W工况下永磁铁仍能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不产生退磁。推力器寿命末期仍能满足低轨卫星入轨离轨的任务需求,未发生性能失效。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工艺的不断发展,能源损耗不断加剧,同时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破坏。要实现自给自足,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应对温室气体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就必须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社会转型。开发和利用可持续能源技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是迫切的需要,太阳能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关注。光热材料的利用是提高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必不可少的。本文为了提高太阳能的光热转换效率,
光学成像探测系统在诸多领域有重要应用,如无人驾驶、空间探测、医疗研究、军事制导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自然或人工干扰颗粒介质(雨、雪、烟雾等)存在于光学镜头到探测对象的探测链路中,其光散射效应会对光学探测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而随着颗粒介质与光学窗口距离的变化,其干扰方式也有所不同:距离光学窗口较远的远场干扰颗粒,通常会对探测目标产生光学屏蔽效果,降低目标成像的清晰度;距离较近的近场干扰颗粒,
当前,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科学界引起了的广泛关注。因此人们致力于开发绿色,环保,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水技术被认为是利用太阳能获取氢能的最有前景的途径之一。合理设计稳定、高效、低成本的光催化剂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由于其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大,结构/孔道可修饰调控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光催化剂。然而大多数的MOFs材
智能药物递送系统(DDS)可以有效提高抗肿瘤药物的封装效率,降低对健康组织和器官的毒性并提升治疗效果。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种基于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HMSNs)的智能药物递送系统,研究了它们对阿霉素(DOX)的包封、释放和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亲水性聚合物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可以提高纳米粒子的分散性,避免在体内堆积或被免疫蛋白吞噬,延长纳米粒子的寿命。温敏型聚合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
中国西部地区工矿产业的发展使干旱半干旱区土壤遭受不同程度的镉污染,这些地区的植物往往面临土壤干旱与镉污染双重因子的胁迫。金属镉(Cd)及干旱的交互作用使复合胁迫的影响较单一镉污染更加复杂。黄腐酸(FA)具有独特的生物和化学活性的结构基础,作为一种代谢类抗蒸腾剂可以有效缓解干旱,且最近FA被广泛用于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FA具有与重金属结合的潜力,但FA用于在植物中解毒金属的研究还不广泛。其在促进植物
北方冬季降雪时间长,路面积雪会造成交通不便,降低交通运输效率,甚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热力融雪法因具有高效、环保、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路基热力融雪系统进行了室内小尺度融雪实验,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路基导热耦合雪层相变的数值模型,对路基热力融雪系统的融化特性进行二维非稳态的数值模拟。由于外界环境诸多不可控因素,在室内低温箱内模拟室外环境,分别进行了不同环境温度、供热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的产量也飞速增长,为寻求高效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将微波加热技术引入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的热解炭化,是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利用的研究难点和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利用廉价易得的花生壳废料,以制备功能性生物炭为主要研究目标,以实验的形式探究了固定床中花生壳/碳化硅颗粒的微波加热特性和微波热解特性,通过不同表征手段分析花生壳热解炭的热值、官能团、微观形貌和比表面积等
生物质作为一种丰富的可再生碳源,可用来生产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和清洁燃料,能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和化石能源过渡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γ-戊内酯(GVL),作为一种生物质衍生化合物,可以很容易地从木质纤维素中获得。更重要的是,通过特定的固体酸催化剂,经开环和脱羧反应可以将γ-戊内酯转化为化工原料丁烯。因此,开发生物质衍生物γ-戊内酯向丁烯的转化技术不仅可以打破现有石油裂解技术制丁烯对化石能源的强烈依赖性,
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提高盐碱地作物氮利用效率,是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枸杞(Lycium chinense)根系发达,在有效土层内的穿透力强,抗逆能力优越,是盐碱地区种植的先锋树种。木霉作为植物促生菌,能够有效改善盐渍土壤质量,增强植物养分吸收,促进植物生长。本研究以中华枸杞为实验材料,通过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的田间试验探究木霉菌肥对滨海盐
全球CO2的排放造成温室效应等一系列问题,在我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背景下,清洁、绿色、零碳排放已成为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生物质-H2O气化制氢可消耗零碳生物质制备绿色氢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空间,但生物质气化过程的焦油的影响、气体组分复杂及氢气产量低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提高生物质-H2O气化的制氢产量,引入过渡金属催化提升制氢效果,而生物质内含有丰富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