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外对情感及情感教育的关注和研究进展较快。在欧洲及亚太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分别在上世纪70-80年代兴起情感教育。就国内来看,也涌现出一些富有情感教育特色的教育改革实践模式,如“情境教学模式”、“爱的教育模式”和“愉快教育模式”等。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未能形成重视、开展情感教育的良好局面。教师情感素质普遍欠缺,缺乏具有情感素质的教师,便没有情感教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就成为一句空话。语文教育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功利主义、技术主义的价值取向,导致语文教育忽视人格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沦为一种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可以说,语文是所有基础学科中情感性最强烈的学科之一,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尽快在这个领域实施情感教育,培养语文教师的情感素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基础地位决定的。本文旨在以心理学和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及情感规律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教师情感素质构成及影响因素,探讨培养语文教师情感素质的有效途径,挖掘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创造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逐步矫正过去教育中片面的认知观念和缺少情感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情知互促、和谐发展”,达到“以情优教”,真正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情感教育”和“教师情感素质”,从分析“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内涵入手,指出“教师的情感素质”即:以教育爱为核心成份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的教育情感智慧和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调节学生情绪状态和丰富学生感知体验的教育技能。并进一步指出其构成要素为:1.新的教育理念2、扎实的知识结构3、.生活经验的积累4.教育实践经验。第二章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和“教师情感素质”,首先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和“教师情感素质”的现状予以剖析,指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和培养“教师情感素质”的必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和加强“教师情感素质”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第三章。教师及语文教师情感素质的培养,在前两章界定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剖析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和加强“教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