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磁性ZIF-8链状结构杂化炭分子筛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gyuzhucend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CO2的排放量逐年增长,引发了一系列能源、环境、气候等方面的危机,发展CO2捕集和减排技术是我国经济、工业、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膜法捕集CO2在诸多CO2分离捕集技术中具有能耗低、占地面积小、分离效果好、环境友好等明显的技术和性能优势。炭分子筛(CMS)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炭基膜,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以及出色的分子筛分能力,逐渐成为气体分离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但炭膜热解炭化过程中类石墨结构的不确定性堆积会产生部分死端孔和不连续孔,导致传质路径曲绕,老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炭膜的自身特性,围绕着改善炭膜曲绕的孔结构、提升耐老化能力等方面开展研究,从精细调控炭膜孔结构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磁场调控炭膜微结构的策略,通过在膜内构建垂直贯通的传递通道,提高CO2扩散速率,避免小分子物质吸附堵塞孔道,从而改善老化问题。采用微观测试手段对磁性纳米材料和杂化炭膜进行表征,探究了磁场调控机制和炭膜的老化规律,并提出了杂化炭膜的气体分离机理,对炭膜的开发和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溶剂热法合成羧基化Fe3O4,Fe3O4表面的COO-与Zn2+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引发成核,生长ZIF-8层形成磁性核壳微球(Fe3O4@ZIF-8)。然后,将Fe3O4@ZIF-8掺杂到6FDA/ODA:DABA聚酰亚胺中,通过磁场诱导Fe3O4@ZIF-8在膜中垂直排列,经过原位热解得到杂化炭膜。材料的SEM、FTIR和EDXS结果表明粗糙的ZIF-8层紧密包裹在Fe3O4表面,利用TAG结果计算出Fe3O4@ZIF-8中ZIF-8的包覆量为27.9 wt%。通过BET、EDXS和CO2吸附证实了炭化过程中Fe3O4抑制了ZIF-8骨架和孔结构的坍塌并产生了N活性位点。通过杂化炭膜的断面SEM观察到Fe3O4@ZIF-8在磁场诱导下排列形成链状结构,并与炭基质保持良好的相容性。BET结果表明在垂直磁场条件下制备的杂化炭分子筛膜,具有高比表面积(737.26 m~2/g),孔体积(0.3181 cm~3/g)和纳米级微孔(1.7286 nm)。研究了热解炭化工艺对膜的微孔结构的影响,探究了制备Fe3O4@ZIF-8过程中,Fe3O4粒径大小和ZIF-8包覆次数对杂化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Fe3O4@ZIF-8掺杂量、磁场条件以及CO2/N2混合气对膜气体分离性能和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垂直取向掺杂量为5 wt%Fe3O4@ZIF-8的杂化炭膜气体分离性能最佳,CO2渗透性为5130 Barrer,CO2/N2和CO2/CH4的选择性分别为29,48。膜内垂直取向的Fe3O4@ZIF-8纳米链状结构为CO2扩散提供了直的高速通道,同时提高了CO2的渗透性与选择性,通道中均匀分布的N位点增强了杂化炭膜的吸附选择性。此外,杂化炭膜在30 d的老化性能测试中表现出了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具有应用于烟道气碳捕集和天然气脱碳的潜力。(2)通过溶剂热法合成Fe-ZIF-8,然后经过直接炭化法获得MOF衍生铁氮共掺杂多孔炭(Fe-N/C),与6FDA/p-PDA:DABA聚酰胺酸共混后,在磁场诱导下制备前驱体膜,经过热解炭化后得到杂化炭膜。Fe-N/C的FTIR光谱中检测到了Fe-N特征峰,表明Fe成功掺杂到ZIF-8骨架中。BET结果表明,Fe-N/C是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孔材料。SEM表征了Fe-N/C的三维多孔形貌。通过化学性能(ATR-FTIR),微观形貌(SEM),热性能(TAG),晶体结构(XRD)和力学性能(拉伸断裂率、抗拉强度)测试表征了膜的微观结构。炭膜的ATR-FTIR表征揭示了热解炭化反应的规律。TGA测试表明掺杂Fe-N/C的前驱体膜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XRD测试表明了掺杂Fe-N/C的杂化炭膜层间距减小,形成了更致密的孔隙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侧面证实了Fe-N/C纳米粒子在膜中沿外磁场方向排列。研究了热解温度对膜的化学结构和微孔结构的影响,探究了制备Fe-N/C过程中,Fe的掺杂量(Fe/Zn+Fe的摩尔比)对杂化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Fe-N/C的掺杂量、磁场条件(磁场方向、磁场强度、作用时间)以及CO2/N2混合气对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垂直取向掺杂量为10 wt%Fe-N/C的杂化炭膜性能最优,CO2渗透性为17690 Barrer,CO2/N2选择性为29,CO2/CH4选择性为43。CO2渗透性与纯炭膜相比增长了147%,CO2/N2,CO2/CH4的选择性分别提升了64%,23%,超过了2019年修订的罗伯森上限。膜内垂直贯通的气体传递通道,极大的缩短了气体的传递路径,加快了CO2扩散速率,同时提高了CO2渗透性和选择性。更重要的是,杂化炭膜在经过老化性能测试后依旧能保持CO2分离性能,表明膜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化石能源使用量持续增多,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威胁。在众多CO2捕集技术中,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投资少以及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已成为实现“碳中和”和“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聚酰亚胺由于它优异的综合性能在众多聚合物膜材料中倍受关注。然而以聚酰亚胺制备的气体分离膜的渗透系数尚不够高,难以满足当下工业生产需求,需
学位
CO2吸附强化CH4/H2O重整制氢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的新兴制氢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反应过程中原位移除CO2实现反应和分离过程的耦合,从而获得高纯度氢气。复合催化剂因具有传热损失小和传质阻力小等潜在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复合催化剂中吸附组分在吸附饱和后需要进行再生,构成反应-再生循环,多次反应-再生循环后复合催化剂的制氢性能显著下降。造成复合催化剂制氢性能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由于Ca O和Ca
学位
以F-T合成为核心的煤制油工艺,通过费托合成的费托蜡升级转化为附加价值更高的润滑油基础油,从而实现改变我国润滑油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而该转化过程主要依赖于加氢异构技术,通过将长直链正构烷烃转化为单支链或多支链异构烷烃,从而改变产品的特性,例如,产品低温流动性,产品凝点等。临氢异构技术通常选用沸石分子筛与金属组成的双功能催化剂,其由带有酸性组分的分子筛载体部分和加氢脱氢组分的金属部分组成。ZSM-2
学位
混凝土面板是水库堆石坝体的主体坝身防渗体,其施工质量影响着水库功能任务的有效发挥,滑模施工技术能保障混凝土面板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为此,结合某水库大坝混凝土面板滑模施工技术应用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了解水库大坝工程概况,遵循大坝混凝土面板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流程,实施面板混凝土滑模浇筑相关施工技术(施工技术准备、测量和乳化沥青等八个方面的施工),重点分析研究滑模面板混凝土浇筑技术,解决三角块(异
期刊
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与CO2大量排放引起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太阳能光催化还原CO2是减少空气中CO2含量的有效措施,然而,从光催化原理出发,单一催化剂的CO2吸附能力弱,光生载流子易复合,抑制了催化活性。因此,需要寻求有效措施提高CO2吸附与活化能力,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提高催化活性。活性炭球具有优良的CO2吸附性能,含氮官能团的存在可以作为吸附和活化位点,进一步提高活性炭
学位
临氢异构化技术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长直链正构烷烃转化为同碳数的带支链异构烷烃,该技术能够将低价值的费托蜡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润滑油基础油,并且能够有效解决我国润滑油基础油一致依赖进口的问题。正构烷烃临氢异构化催化剂为双功能催化剂,一为负责加氢脱氢反应的金属位点,主要是Pt、Pd等贵金属;另一个为负责提供异构化酸性位点的沸石分子筛,主要是ZSM-5、Beta、SAPO-11、ZSM-22和ZSM-48
学位
在煤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废水处理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难点问题。尤其是煤气化废水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严重的致毒和危害性。煤气化废水中苯酚的含量较高,并且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从煤气化废水中分离回收苯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工业上分离回收苯酚的方法主要有吸附脱酚和萃取精馏脱酚,其中吸附法中使用的吸附剂难以再生;萃取精馏法中的萃取剂常常有毒,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过程能耗大。渗透汽化膜分离
学位
CO2催化转化制高附加值化学品及燃料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战略意义。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氢”将CO2合成甲醇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Cu基催化剂由于价格低廉,反应温度适宜,活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CO2加氢合成甲醇。当前关于Cu基催化剂的研究集中于如何提升其稳定性,这也是制约CO2加氢合成甲醇技术发展的瓶颈。但Cu基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极易失活,一方面由于铜物种本身性质,另一方面是生成的副
学位
中国能源结构特点为“富煤、贫油、少气”,为实现“双碳”目标,充分开发、利用煤制合成气制取低碳醇非常必要,这不仅减少了煤炭的一次利用,提高经济价值,而且可以缓解石化资源带来的限制,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前期课题组结合完全液相法的优势与Cu Fe基催化剂良好的碳链增长能力,制备了Cu Fe基浆状催化剂用于浆态床合成气制取低碳醇反应的研究,发现该催化剂在低温(220℃)下具有较高的总醇选择性与低碳醇占比,但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使能源和环境协同发展共同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需要研发新型绿色可持续发展能源储存装置。超级电容器是最高效的储能方式之一,其具有超长的寿命、高功率密度、充放电时间短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生物质具有低成本、来源广、自身孔结构独特等优势,通过探索恰当的方法活化生物质有望制备具有合适比例的孔隙结构、孔道恰当收缩、表面掺杂的生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