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SD大鼠的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加贝酯对实验大鼠进行预处理,探讨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F-κB及其他相关因子的影响,为加贝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1.根据普林格尔方法(Pringle s法)建立实验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2.对健康大鼠72只,SPF级,雌雄不限,体重250g-280g,随机分为4组:A组(手术组)只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B组(缺血再灌注组)开腹后暴露肝门处结构,夹闭肝动脉、门静脉、胆总管,造成全肝缺血模型,45分钟后行再灌注;C组(加贝酯处理组)于术前2小时、术中鼠尾静脉给予加贝酯溶液处理,其余处理同B组;D组(盐水对照组)同剂量生理盐水替换加贝酯溶液,余处理方法同C组。每组实验对象分为3个亚组(n=6),各亚组缺血时间均为45min,再灌注时间分为1h(T1时点)、2h(T2时点)、3h(T3时点)的三个亚组。3.指标的测定:于设定的时相点处死大鼠,下腔静脉取血约5ml、剪取部分肝组织,检测血清ALT、AST,血浆SOD、TNF-α﹑IL-8、 MDA的活性并对肝细胞形态学进行观察,行NF-κB免疫组化,观察其变化。【结果】1.成功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72例,肝脏缺血45分钟。2.血清ALT、AST含量的比较四组实验大鼠相同时相点比较;B、D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该两指标升高最为明显,A组数值最低,C组高于A组,小于B、D组(P<0.05),四组大鼠组内比较:A组无明显变化(P>0.05),B、C、D三组T1至T3呈升高趋势(P<0.05)。3.血浆SOD的含量比较四组大鼠组间同时点比较;B、D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SOD含量最低,A组最高,C组低于A组,高于B、D组(P<0.05),四组大鼠组内比较:A组无明显变化(P>0.05),B、C、D三组T1至T3呈递减趋势(P<0.05)4.血浆中TNF-α、IL-8、MDA含量的比较四组实验大鼠组间同时点比较;B、D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以上指标升高最为明显,A组最低,C组高于A组,小于B、D组(P<0.05),四组大鼠组内比较:A组(手术组)无明显变化,B(缺血再灌注组)、C(处理组)、D(对照组)三组T1至T3呈升高趋势(P<0.05)。5.肝脏组织HE染色的比较A组各时点无明显变化。B组肝细胞不同程度的肿大,脂肪变性,肝血窦淤血,点状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T1至T3明显加重明显。C组肝细胞轻度水肿,部分可见脂肪变性,仅可见少量炎症细胞,T1至T3,损伤加重,可见细胞点状坏死,未见大量的细胞坏死,同时点较B组轻,D组与B组类似。6.肝脏组织中NF-κB的变化A组各时相点肝脏细胞中几乎无NF-κB的活化;B组可见不同程度的NF-κB活化,T1时相点仅见于细胞质中橘黄色改变,细胞核清晰淡蓝色,T2时相点肝细胞发生橘黄色改变的范围增加,部分细胞核亦出现橘黄色改变,T3时相点改变,大范围肝细胞胞质橘黄色改变,细胞核深褐色改变。C组与B组比较,同时相点细胞的损伤较轻,未出现大范围的细胞核深褐色改变。D组与B组相似。【结论】1.多种介质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该病生理过程中炎性因子升高与保护性因子下降。2.加贝酯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减少TNF-a、IL-8、MDA表达,提高SOD活性,减轻炎细胞浸润等途径减轻肝脏组织的损伤,达到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