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MT技术探讨冠心病伏寒证的遗传特征及其生物学机制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198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TMT(Tandem mass tag)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冠心病伏寒证的差异蛋白,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探讨冠心病伏寒证的生物学机制,为“先天伏寒”证候标志物的确立提供依据,进一步研究“先天伏寒”这一理论的真实内涵,探讨其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让中医实现更加精准化。分析冠心病子代中具有伏寒特征的两个不同节点人群的差异表达蛋白,其差异表达的蛋白是否与动脉硬化的形成有关联,探讨冠心病伏寒证的遗传特征,为临床早期干预疾病、筛选冠心病易感人群提供研究基础。
  方法:以冠心病先天伏寒证与冠心病其它不同证候(选择与本证候有交集的冠心病常见四个证候-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及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TMT技术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寻找具有特异表达的差异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差异蛋白的功能及参与的通路,结合PRM蛋白定量技术,对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确定差异蛋白的可靠性,证实这类人群易患冠心病的生物学机制。并将对冠心病伏寒证这一类人群进行纵向研究,以其子代中具有伏寒特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与不具备上述证候特征的人群及健康人群作对照,同样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找到与动脉硬化形成相关联的生物物质,同时结合PRM蛋白定量技术对特异蛋白进行验证,确定实验结果。
  结果:1.通过TMT技术筛选差异蛋白,发现先天伏寒证和健康人以及与其他四组证型共同的差异蛋白有5个,分别是免疫球蛋白变量4-69( Immunoglobulin lambda variable4-69)、异戊烯半胱氨酸氧化酶(Prenylcysteine oxidase1)、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Fructose-bisphosphate aldolase A)、补体C3(Complement C3)以及可溶性钙活化核苷酸酶(Soluble calcium-activated nucleotidase1)。
  2.对差异蛋白进行生信分析发现,伏寒证与各组的差异蛋白功能主要是绑定、催化活性、信号传导以及转运活动等;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参与了细胞过程、生物调控、应激反应、代谢过程、免疫效应的进程、定位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伏寒证的差异蛋白参与的通路多与细胞信号传导或代谢有关。
  3.经PRM验证,4个差异蛋白的趋势与TMT定量蛋白筛选结果一致。其中Fructose-bisphosphate aldolase、AImmunoglobulin lambda variable4-69、Prenylcysteine oxidase1在伏寒证表现为上调;Complement C3在伏寒证表现为下调。
  4.冠心病子代伏寒证的差异蛋白经TMT技术筛选及PRM验证,最终5个差异蛋白趋势一致,分别是分别是Reticulon-4 receptor-like2、Desmocollin-1、Mannose-binding protein C、Serglycin、Mon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CD14。其中Desmocollin-1是伏寒14岁年龄段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Serglycin是伏寒35岁年龄段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Mannose-binding protein C是伏寒35岁年龄段表达下调的差异蛋白;Reticulon-4 receptor-like2、Mon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CD14两种蛋白在伏寒14岁及伏寒35岁均表现出上调。
  5.经过生信分析发现,子代伏寒两个年龄节点的差异蛋白功能与冠心病伏寒证功能相似,均参与细胞加工(celluar process)、代谢过程(metabolic process)、生物调节(biological regulation)、生物过程的正负调控(regulation of biological process、positive regulation of biological process、negative regulation of biological process)等生物学功能;分子功能分析显示,主要有绑定(binding)、催化活性(cataytic activity);细胞组分分析显示,主要有细胞(cell)、细胞区(cell part)、细胞器(organelle)、胞外区(extracellular region)、细胞膜(membrane)等;均参与了Cell adhesion molecules、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这几条通路。
  结论:冠心病伏寒证的遗传特征及生物学机制可能与Cell adhesion molecules、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这几条通路相关。Fructose-bisphosphate aldolase A、Immunoglobulin lambda variable4-69、Prenylcysteine oxidase1、Complement C3可能是冠心病伏寒证的证候标志物。子代伏寒发现差异蛋白Mannose-binding protein C与Complement C3关系密切。进一步证实了冠心病伏寒证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为临床早期干预疾病、筛选冠心病易感人群提供研究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及治疗伏寒证提供了思路及靶点。
其他文献
在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领域中,利用植物病毒本身的基因或核苷酸序列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能够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植株,这样可以克服采用常规的自然选育抗病品系的困难,这种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已经成为抗病毒研究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随着植物抗病毒研究的不断发展,RNA介导的植物抗性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RNA介导的植物抗性是植物进化过程中一种古老而且保守的抗病机制,它主要是通过形成dsRNA,进而启动植物体内转录后
学位
以砂梨品种丰水梨(Pyrus pyrifolia‘Hosui’)为试验材料,开展茎段和茎尖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采用的茎段诱导培养基为LP+ IBA0.4mg/L+6-BA0.5mg/L+泛酸钙1.0mg/L+生物素0.1mg/L+核黄素0.5mg/L+VC1.0mg/L,添加蔗糖20.0g/L,琼脂6.8g/L;继代培养基为LP+IBA0.4mg/L+6-BA0.5mg/L+泛酸钙1.0mg/
学位
苹果轮纹病(Botrycsph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f.sp..piricola(Nose)koganezawa etSakuma)与苹果腐烂病和早期落叶病是我国苹果的三大主要病害。苹果轮纹病主要危害苹果枝干和果实。随着公众对化学药剂污染环境的关注,迫切要求通过非化学药剂的手段控制苹果轮纹病病害,迫切需要抗轮纹病品种。因此寻找与苹果抗轮纹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生
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对已获得的国庆1号温州蜜柑(G1)+HB柚二倍体胞质杂种以及其亲本G1和HB柚的叶片总蛋白进行比较研究,对差异表达蛋白点进行鉴定,探讨这些蛋白对二倍体胞质杂种可能产生的影响,期望预测二倍体胞质杂种在生长、发育、抗性等方面的表现,为柑橘胞质杂种后代作为育种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柑橘叶片为材料,首先优化了柑橘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研究柑橘二
学位
锥栗(Castanea henryi Rehd.et Wils.)是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 Mill.)植物,为我国特有。锥栗是一种集食用、材用为一身的经济树种,风味明显优于板栗,又是优良的建筑用材,同时锥栗也是世界栗属植物品种改良的天然基因库。但目前,我国学者还没有对野生锥栗做过系统的资源调查,对我国野生锥栗资源现状、遗传多样性水平及遗传变异格局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
学位
稻米是人类的重要主粮,将近50%的世界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从2009到2017年,估计约有4.7564亿吨大米被消费,其中亚洲人口消费量超过90%。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超过65%的中国人以大米为主食,每年种植水稻面积约为2.94千万公顷。为了应对人口的增长压力,中国水稻产量在2030年的产量需要比现在增加20%。但是,每年因害虫危害引起的产量下降和稻米品质降低严重减少了农民收入。水
植物精油因其具有趋避、抑制产卵、熏蒸及触杀活性而被广泛用于防治害虫。与常规化学农药比,它对非靶标害虫的低毒性也使得其成为替代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害虫一种重要手段。本实验研究了提取自14种芳香、辛辣以及药用植物的植物精油及4种化合物单体在不同剂量下(1000、5000、2500、1000、100ppm)对温室、仓储和卫生害虫的生物活性(趋避、抑制产卵、熏蒸剂及触杀毒性)。结果表明植上述有生物活性的植物精
学位
本文以有性杂交F1代菌株40和42为亲本,人工诱导有性态的产生,获得32个有性杂交F2代菌株,并测定了寄生适合度、交配型、和AFLP分子多态性,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比较了代谢产物含量的差异,以期分析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和遗传多样性的相互关系。本试验通过对由EcoRI+2和MseI+2组成的256对引物组合的筛选,选用最佳引物组合EcoRI-GG和MseI-GC对亲本和32个有性杂交F2代菌株进
目的:1.分析沙尘暴频发期沙尘暴PM浓度变化,对沙尘暴PM污染水平进行全面了解;2.探讨沙尘暴PM对大鼠肺、肝、脾、肾组织的急性毒效应:3.探讨沙尘暴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1.用智能中流量采样器采集民勤县沙尘暴频发期逐日PM细颗粒物并进行浓度分析;2.选取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PM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经气管注入PM染毒后24h处死大鼠,检测血清和肺
学位
本文研究目的:从体外实验方面来研究1,2-DCE致大鼠中毒性脑病模型中NMDAR和Ca的相关作用机制,为1,2-DCE致急性中毒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技术,培养新生SD大鼠脑皮层细胞,将溶于DMSO(拮抗剂的氯胺酮拮抗组、尼莫地平拮抗组,各组又分为加 S9组和不加S9组。(1)CCK-8法观察各组细胞活力的变化; (2)应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