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就电视新闻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传统翻译理论以原语和作者为中心,把“忠实”和“对等”作为翻译应遵守的第一准则,掩盖了译者的创造性,降低了译者的工作价值。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学界开始真正自觉而且明确地探讨“译者主体性”这一理论问题。译者不仅仅是读者和中介,而是翻译过程中的主导。译者的任务不是把一种文字编码为另一种文字,而是把一种文化引入到另一种文化中,促进跨文化沟通。电视新闻翻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它有着自身的特性。电视新闻的英译是一个“再构思”、“再表达”和“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英语新闻大多翻译自本国的中文新闻。译者不是一字不改地按照原文进行翻译,而是对于原文需要进行译前调整,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和翻译后采用灵活的变通手法,使原文更容易被目的受众所接受。变译理论对电视新闻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变译理论认为译者应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本文将在变译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电视新闻翻译的理论模型,并以大量真实新闻材料作为语料,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译前、译中、译后三个阶段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和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并经过实际新闻语料的验证,得出初步结论,即该模型能够在翻译的三个阶段中给予译者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视新闻英译的质量,使电视新闻传播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