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铜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原料之一。据估计,每产出1 t的铜会产生大约2~3 t铜渣,我国铜渣年排放量超1600万吨,累计堆存量超5000万吨。铜渣大量堆存不仅浪费土地资源,且所含重金属离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关于重金属有效治理,吸附法最为常用,具有高效、简便、成本低等优势,但传统吸附剂主要为粉状、块状,存在制备复杂、成本高、难以回收等问题。以工业废渣为原料制备形态可控的吸附剂为废水重金属去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原料之一。据估计,每产出1 t的铜会产生大约2~3 t铜渣,我国铜渣年排放量超1600万吨,累计堆存量超5000万吨。铜渣大量堆存不仅浪费土地资源,且所含重金属离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关于重金属有效治理,吸附法最为常用,具有高效、简便、成本低等优势,但传统吸附剂主要为粉状、块状,存在制备复杂、成本高、难以回收等问题。以工业废渣为原料制备形态可控的吸附剂为废水重金属去除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结合现行地质聚合物在重金属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三维网络四面体骨架中Al带负电荷可有效去除重金属阳离子,对重金属阴离子去除领域研究鲜少。同时,铜渣含有大量的铁元素,而含铁矿物已被证实可以用来有效还原废水中的Cr(Ⅵ),且由于铜渣中铁氧化物的铁磁特性使其更容易被分离回收。基于此,本文提出利用富铁质铜冶炼废渣处理铬(Cr(Ⅵ))污染废水,并探究如何在吸附过程提高其再生率和吸附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机械分散悬浮固化法,在碱激发剂的作用下制备了粒径可控的铜渣基地质聚合物微球(CS-GMs),并探究了不同搅拌转速、成球温度、陈化时间对微球球形度和成球率以及对Cr(Ⅵ)吸附效率的影响。最终将其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去除Cr(Ⅵ)的磁性吸附剂,同时考察了不同吸附条件下CS-GMs对Cr(Ⅵ)去除性能的影响,解决了吸附过程中吸附剂难以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并通过了XRD、VSM、SEM/EDS、FT-IR、BET、XPS、OM等系列表征方法分析了其物相组成和微观相貌以及吸附机理。得到结论如下:(1)由碱激发剂激发铜渣活性并采用机械分散悬浮固化法制备CS-GMs,通过探讨搅拌转速、成球温度、陈化时间,以成球率、球形度、比表面积以及对Cr(Ⅵ)的吸附率为指标,确定了成球最佳工艺条件为:机械搅拌转速900 rpm;成球温度80℃;陈化时间1 h。并通过探究CS-GMs的热力学性能确定了制备过程需要陈化的必要性,以及对重金属阳离子进行试探性吸附确定了对重金属阴离子进行吸附研究的意义。最后,对CS-GMs的毒性浸出特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可知,CS-GMs中Cu、Fe、Zn、As、Pb具有较低的浸出率和浸出浓度,符合危险固体废物毒性浸出标准,具有优异的水稳定性。(2)通过CS-GMs对Cr(Ⅵ)的吸附实验研究发现: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Cr(Ⅵ)吸附率继续提高,而吸附容量却在减少,最后确定吸附剂投加量为4 g/L。溶液初始pH值对整个吸附过程影响较大,研究发现在强酸性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当pH值为1的时候,Cr(Ⅵ)吸附率高达99.9%。通过对吸附温度的探究表明,其温度升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Cr(Ⅵ)的吸附效率,但结合经济成本和收益等情况,确定CS-GMs最佳吸附温度为25℃。(3)对Cr(Ⅵ)吸附整个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研究表明,CS-GMs吸附Cr(Ⅵ)过程中拟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均拟合较好,表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吸附过程热力学研究表明,其过程为自发吸热反应。同时,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表明,吸附等温线模型适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CS-GMs对Cr(Ⅵ)的最大理论吸附容量为32.8 mg/g。(4)对CS-GMs吸附Cr(Ⅵ)过程进行吸附机理分析表明,CS-GMs通过静电作用将Cr(Ⅵ)吸附至微球表面和孔道,随即Cr(Ⅵ)被部分还原为Cr(Ⅲ),最后通过络合作用被固定在材料表面和孔隙内部。
其他文献
低碳烷烃作为一种廉价清洁的化工原料,其高值化利用已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而核心关键挑战在于高温条件下抗烧结、抗积碳、无毒且低成本催化剂的开发。综合对比之下,分子筛固载非贵金属催化剂是目前最受关注且具备研发潜力的催化材料之一。然而,由于分子筛孔道结构及表面性质的复杂性,使得非贵金属活性相在分子筛中的化学形态及落位等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鉴于此,本文通过配体保护策略调控非贵金属Ni和Zn前驱体配位状态,
氟化铝是生产电解铝过程中的主要助溶剂和调整剂,而我国作为全球第一的电解铝生产国,电解铝行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氟化铝需求量的增长。目前,制备氟化铝的方法多以萤石为原料,而萤石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萤石的开采受到限制。氟硅酸法以磷肥副产氟硅酸作为原料生产氟化铝,得到的产品质量较好且生产成本低。因此,企业逐渐开始转向采用氟硅酸法生产氟化铝,该法不仅能够保护萤石资源,而且能够有效利用氟资源。
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具有纳米直径和微尺度长度的可持续生物质资源,由于其天然储量丰富、无毒性、可再生、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食品包装、薄膜、涂料、生物医学、传感器和光电器件等领域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制备CNF的前驱体纤维素大分子结构中含有丰富的羟基和羧基,这些基团在制备过程中易被氧化为光敏感基。在光热条件下,这些光敏感基会演变成自由基,
桉木是一种价格低廉、生长速度快、种植范围广、出材量高的木质纤维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法提取并纯化后制得的纳米纤维素晶体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电化学储能、抗菌涂层、模板功能材料、手性光学薄膜以及刺激响应型水凝胶等领域。而传统提纯方法存在操作复杂、使用的试剂价格昂贵、后处理困难且制备的产品热稳定性差等问题。本论文采用一种温和的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对桉木纸浆原料进行处理,探究采用一步APS氧化法在不同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环保法律法规的日益严格,水资源短缺和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愈发突出,如何降低污水中总磷含量,使出水磷浓度符合现行的国家排放标准早已成为环保及水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黄磷炉渣是黄磷工业的固体废物,其组成中含大量SiO2,是良好的吸附剂基体材料。因此将黄磷炉渣制成除磷吸附剂,实现“以废治废”的目的,对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工业固体废物黄磷炉渣为原料,酸
作为重要的常规天然气替代能源,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对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降低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以及缓解由化石燃料消费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至关重要。基于我国页岩气主产区水资源缺乏、地表环境复杂,气藏埋藏较深及储层孔隙率和渗透率较低的现状,实施传统水力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气具有局限性。作为可行的水力压裂开采页岩气的替代技术,微波辐照能够改造页岩气储层并促进页岩气在基质内部的解吸和扩散,从而强化页岩气开采。
作为重要的化石能源,我国褐煤资源储量巨大、分布广泛。从褐煤中提取腐植酸是其非燃料高附加值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以云南宣威褐煤和富宁褐煤为研究对象,围绕褐煤及其腐植酸的分子结构,不同氧化法对腐植酸产率的影响以及氧化对褐煤腐植酸性质的作用规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为褐煤的非燃料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表征分析结果,采用分子模拟计算并构建了富宁褐煤、宣威褐煤、富宁褐煤腐植酸和宣
气体膜分离技术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成功开发的一种新型气体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在压力差或浓度差驱动下,根据原料气中各组分渗透率的差异进行分离的。其中使用无机材料进行氧气分离的无机透氧膜技术,现已成为膜分离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常规的变压吸附法和低温精馏法制氧相比,该方法具有制作成本低、设备简单、分离效率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但是由于该技术对膜材料性能要求较高,并且存在膜生产难度大、易于损坏等问题,因此其工业
氟化铝残渣是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存在利用率低且堆存污染环境的问题,但残渣中含有大量Si O2,可为制备白炭黑提供大量硅源,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白炭黑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因其优异的补强性,被广泛应用于橡胶、医疗等领域。本文以主要成分为Si O2、Al(OH)3和Al F3·3H2O的氟化铝残渣(后续简称硅渣)为原材料,通过对硅渣中氟和铝元素的浸出,制备白炭黑并对白炭黑进行改性,使其由亲水性变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峻的能源危机与气候问题,因此发展使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气作为一种来源广,无二次污染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在全球能源中的比例将持续增加,我们所依赖碳基能源的社会在未来可能逐渐转变为氢能社会。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石油裂解、甲烷-水汽重整等工艺,其所生产的氢气处于混合体系中,要想利用氢气,纯化分离氢气变得至关重要。与传统的变压吸附和深冷精馏分离氢气相比,基于膜的分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