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福建书院图像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图像与文字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与互证性,图像可以发挥补史、证史、明史的史学功能,因此从书院图像的角度出发,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书院的发展。清代福建书院图像主要来源于志书,共244幅,涉及书院96所,上编主要对其兴毁状况,以及相关书院图像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按一定原则整理集成书院图志。从不同的时期来看,清代福建书院图像的数量波动较大,而以乾隆为最,这是因为乾隆时期的书院发展与方志编纂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而在地域上,清代福建书院图像分布也并不均衡,数量上呈现出闽北多闽南少的趋势,但就地位而言,还是以福州为重。从书院图像类型来看,以来源为依据,主要分为“都会郡县志”“山水专志”“书院专志”三类;以有无图说为依据,可分为两类,其中多为无图说图像;而以图像描绘的内容为依据,则以舆图类为最多。清代福建书院及其图像的特色之一,是图像中反映的清代福建书院建设情况是以官方力量为主,与当时书院实际建设情况的差异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图像的政治性与官方性,以及各地书院发展不均衡。但图像所绘书院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代福建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如图像所绘书院多为清代新建,在功能上以教学书院为主,等级上则以县级书院为主。此外,书院图像所描绘的书院环境、建筑、景观以及匾额等细节更为具体直观地记载了当时的书院状况。从中可以发现,书院选址从远离城市到进入城市的变化;书院建筑对书院功能的体现,根据书院主要功能,可将书院建筑分为教学、祭祀、藏书和生活等空间。不同等级、不同规模书院,在图像上存在着较为直观的差别;而书院中花木景观与匾额布置,都体现了书院内部景观建设的重要性与内涵。书院图像也反映了清代福建书院的地域特色,福建正音书院的创设不论是从时代还是相对全国各省书院而言,都是独特的存在,其创设始末是一场官话普及运动在福建的起落。朱熹对福建书院的影响,也是其特点之一,体现在书院建设、学规、祭祀以及图像等方面。由于地缘位置与清朝行政区划,台湾书院的发展与福建士绅、书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建筑也受到闽南建筑的影响,体现了闽台书院之间的一脉相承。
其他文献
廉与贪腐相对,对于如何防贪治腐、维护政治清明等方面一直受到各界广泛的关注。在船山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中,廉德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但学界对于船山的廉德思想关注度不足,相关研究阙如。王船山廉德思想是对儒家廉德思想的承继与开新,将船山廉德思想与道德心理学之研究视域相结合,并深入发掘廉德生发与培育的本源性依据,不仅是对王船山政治伦理思想的展开和丰富,亦是对儒家廉德思想研究视域的补充和创新,因此研究王船山廉
学位
我国在国家建设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把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到台前,“需要”在新时代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本研究着眼于马克思对需要的论述分析人的需要,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指导。马克思需要理论诞生在前工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新的生产方式被广泛采用,新兴资产阶级主导地位得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对资本的追逐
学位
汉代是古代中外交流史上最重要的历史阶段之一,自张骞“凿空”后,西汉王朝积极经略西域,与域外各国及诸民族的交流愈发频繁,人员的往来流动也正是这种沟通的见证。两汉时期自域外来到汉地的诸多人士,传世典籍所见不在少数,所见既有来华的质子、贡使及官员,亦有不少贾胡、艺人及传教译经的僧人。然而,较之于传世文献中偏重于中外间官方层面来往的记录,大批出土汉简中所包含的大量有关于汉与西域、匈奴及其他民族间交往的史料
学位
都官作为秦汉时期常设的职官,见于传世文献记载。随着简牍等有关考古资料的出版,尹湾汉简、张家山汉简、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等秦汉简牍材料中陆续可见关于都官的新记载,为都官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本文意在参考之前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结合新出简牍材料,运用二重证据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辨析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中的都官,明确秦汉都官性质,考释都官职权范围,梳理秦至西汉都官演变过程,进一步分析秦汉官僚政治制度的发
学位
党内法规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制度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延安时期,面对复杂而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自身力量迅速壮大且独立自主性日益增强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实践中,开始提出“党内法规”命题,在继承中央苏区制度成果的基础上,加强了党内法规建设。延安时期,党内法规建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为指导,弥补了某些方面的缺失,在法规的
学位
院校归属感对学生的学业投入、是否完成学业的选择以及未来的成功发挥重要作用,而人际互动对院校归属感形成起关键影响作用。研究采用H省两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生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本科生人际互动和院校归属感的现状,不同背景特征本科生人际互动和院校归属感水平的差异,以及本科生不同类型人际互动对院校归属感的净影响和条件性影响。统计结果显示:H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人际互动水平较低,不同类型的人际互动
学位
重点大学建设政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几乎贯穿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始终,制定了重点大学发展战略,不仅可以培养高、精、尖人才、提升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也可以塑造高等教育发展的典范,引领高等教育发展。从1950年重点大学政策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和办学质量在几十年间得到了质的提升,但同时,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招致了社会的批评和质疑。论文对我国
学位
随着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为了培养“新工科”卓越人才,各大高校纷纷从探索建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角度着手,来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新工科建设提出了全新的工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等学校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与通识教育的理念相吻合,因此高校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实践途径在于实行通识教育改革,通识教育是通过通识课程来具体落实的,但纵观国内学者对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展开的研究,大多
学位
进入新时代以来,义务教育的工作重点由普及转向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使教师在县域范围内进行有序流动,国家出台了“县管校聘”政策。“县管校聘”教师管理制度是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实行的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进行统筹管理的制度,目的在于统筹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分配,优化县域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2020年,L县
学位
教育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不仅能检验现代教育的质量,并且能指导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受到科学主义、工具主义惯性的影响,我国的教育评价呈现出以科学主义取向的教育评价范式,以知识测验、计量统计等科学化的手段进行评价,并以指标精确衡量的方式来评定教育评价的效果。该范式强调教育评价的工具属性,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内在发展需要,教育评价的激励、诊断、改进、教育等作用未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