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因为两个会议的时间基本重合或紧密连接,因此人们常将其统称为“两会”。“两会”将决定今后一段时期的政府工作计划,不仅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关乎着每一个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备受社会重视。地方党报身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两会”更是其报道的重点。一般而言,地方“两会”举行的时间早于全国“两会”,地方党报受限于地域、资金等条件,对全国“两会”的报道多是转载《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除此之外大多是对本地代表团的报道,不能完整地体现地方党报的“两会”报道特色。同时,因地方党报的特殊性质,其对地方“两会”的报道是最权威、最可信、最全面的,因此本文将以地方党报对地方“两会”的报道为研究对象。 《重庆日报》作为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历年地方“两会”报道都是重中之重,常有头条、专版等浓墨重彩的策划,本文将以2013-2017五年间,《重庆日报》对于地方“两会”的报道作为切入点,探讨其特色及不足。通过对五年地方“两会”报道的分析,统计其报道类型、报道形式、报道数量、栏目设置、图片数量等,进而从中分析出《重庆日报》地方“两会”报道的特色,探讨《重庆日报》如何既发挥自身的地方优势,比如以来自各行各业的委员、代表们凸显“两会”体制优势,关注委员、代表出彩的提案,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从而贴近民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又如何对政府报告和文件进行深入解读,彰显主流媒体的权威,高屋建瓴。但同时,《重庆日报》在地方“两会”报道的过程中,同样存在会议进程报道较多、报道形式固定、版面设计单一、栏目设置一成不变、缺乏读者反馈渠道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重庆日报》的深入分析,本文得出结论,《重庆日报》在地方“两会”报道中,需要兼顾“新闻性”,始终关注民生新闻,始终做到以读者为本,才能赢得影响力和公信力,更好地发挥党报的耳目喉舌作用,搭建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这同样也是对地方党报的“两会”报道和以后的发展方向、报道形式等提供改进的建议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