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既有铁路重载运输轴重和运量的不断增加,对桥梁结构的运用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秦重载铁路作为我国西部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近年来,线路养护人员及专家学者对进行重载铁路现场检查检测工作中发现,预应力混凝土梁存在明显梁端斜向开裂现象,其中以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梁端的斜裂缝病害最为明显,且病害特征相对复杂。斜裂缝的出现往往呈现脆性破坏特征,裂缝处箍筋应力增大甚至最终达到屈服,混凝土的开裂也会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既有铁路重载运输轴重和运量的不断增加,对桥梁结构的运用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秦重载铁路作为我国西部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近年来,线路养护人员及专家学者对进行重载铁路现场检查检测工作中发现,预应力混凝土梁存在明显梁端斜向开裂现象,其中以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梁端的斜裂缝病害最为明显,且病害特征相对复杂。斜裂缝的出现往往呈现脆性破坏特征,裂缝处箍筋应力增大甚至最终达到屈服,混凝土的开裂也会导致渗水进而影响梁体耐久性,斜裂缝的进一步开展可能会导致梁体承载能力逐渐下降,并最终影响桥梁结构的正常使用寿命。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大秦铁路存在典型斜裂缝病害的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理论计算、现场动静载试验、长期运营监测等研究方法,对重载运输条件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的抗剪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文献调研。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研究过程,总结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分析理论和影响因素,列举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其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对比。针对混凝土梁抗裂性能及混凝土的疲劳抗拉强度进行了文献调研,总结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理论分析和疲劳荷载试验对于梁体正截面、斜截面抗裂性的研究以及对混凝土疲劳抗拉强度折减系数的取值研究。(2)检算分析。通过对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检算结果说明,梁体各计算位置处正应力和剪应力均未超限,梁体抗弯性能良好;通过计算梁体的主拉应力及主拉应力夹角显示,直曲线梁在计算截面中距梁端L/8处主拉应力最大,且略超出规范限值,为斜裂缝最可能出现位置;根据方向角判断斜裂缝大致走向,与现场实际斜裂缝走向较为接近。梁体端部附近主拉应力为梁体斜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在长期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会发生折减,结合以往专家学者对于混凝土抗拉疲劳强度研究成果及室内模型梁疲劳加载试验的试验结果,取混凝土疲劳抗拉强度为0.55倍的混凝土轴向极限抗拉强度,并与检算的梁端抗拉主应力进行对比发现,梁端主应力超过混凝土疲劳抗拉强度,混凝土开裂可能性极大。混凝土出现斜裂缝原因可以总结为梁端腹板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疲劳抗拉强度限值,在长期重复荷载作用下导致开裂现象出现。(3)现场试验。选取2孔分别为16m和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进行动静载试验,梁体在静载加载和运营列车荷载作用下梁体中挠度、跨中截面下缘混凝土应力低于规范限值,梁体竖向刚度满足要求,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动静载试验中,梁体的裂缝扩展大体呈现上部小、下部大的规律分布,在荷载作用时跨裂缝应变明显大于相邻位置处未跨裂缝测点主拉应变;腹板外侧的裂缝扩展情况均大于内侧,内外侧对应测点应变比为1.4~1.6,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列车车轴作用于T梁时,荷载作用并非在T梁对称轴位置处,而是在横桥向呈现偏载状态;重车线裂缝扩展情况大于轻车线,这是由于重车线列车荷载作用明显大于轻车线列车,裂缝的扩展情况与列车荷载作用的大小存在正相关性。(4)长期监测。选取不同桥梁上同种梁型的孔跨进行长期监测,发现在运营列车作用下,梁端斜截面受力左梁大于右梁、腹板外侧大于内侧;直曲线梁的对比分析显示,线桥偏心作用对于荷载作用下裂缝扩展有明显影响,斜截面受力状况不同;重车线裂缝扩展大于轻车线,梁端斜裂缝的扩展和列车荷载作用大小存在正相关性。同时还选取了同一座桥同种梁型的开裂孔跨和未开裂孔跨进行对比试验,选取梁端腹板位置处的对应测点,发现开裂梁体应变为未开裂对应位置处的两倍,裂缝扩展明显。同时未开裂梁体换算混凝土拉应力增量为2.94MPa。主要结论。既有重载铁路在原有设计荷载下未存在主拉应力超标现象,仅在现有荷载作用下存在少量检算位置略微超标情况,说明原有设计桥梁的斜截面抗裂性能良好。针对现场出现的斜裂缝病害现象,结合大秦线路开行列车情况,考虑混凝土在等幅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拉强度需要在进一步折减,检算发现梁体在疲劳抗拉强度的限值下存在主拉应力明显超标现象,说明斜裂缝出现的原因是在长期疲劳荷载作用下,梁体斜截面处的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疲劳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开裂。通过动静载试验及长期监测系统对桥梁的受力性能进行测试发现,带斜裂缝桥梁整体抗弯性能较好,梁体跨中挠度、振幅、支座位移等都满足规范限值和检定要求,但梁体斜截面的裂缝扩展明显,跨裂缝位置处箍筋应力增大,建议采取相应加固措施对斜截面抗剪性能进行加固改造。
其他文献
随着铁路高速重载战略的实施,对货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轮轴作为铁路货车关键部件,其检修过程是影响货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既有的轮轴检修系统开发时间较早,主要依赖人工录入,不能满足轮轴检修过程数字化、信息采集自动化、数据共享化、应用综合化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结合轮轴检修发展及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现状,开展铁路货车轮轴数字化检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本文是以基于信息化实现轮轴检修过程管理为目标,研究了铁路货
随着我国铁路面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GSM-R作为窄带移动通信系统,已不能满足铁路多种新型业务的承载需求。为响应国家“新基建”政策号召,国铁集团于2020年8月决策开展科学有序、创新务实地推进5G-R专网建设和5G公网应用,以此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生产需要。无论采用何种网络制式,网络质量的优劣都直接影响着应用业务的质量,而网络检测正是获知与评判网络质量优劣的直接手段。本文对5G-R网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概念及政策的大趋势下,多式联运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多式联运是多种运输方式结合的复合物流形式,但是多式联运涉及多个参与方,很难以中心化的数据结构进行信息交互,当前交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纸质单据以及部分主体间的网络信息交互,复杂且多元,无法贯穿运输流程始终,运输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运输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安全问题,信任问题若得不到解决,无法继续提高多式联运的运输效率。区块链由于
随着基坑工程向超大、超深、超复杂的方向持续发展,使得基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越来越多,工程参与各方对项目管理中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存在信息覆盖面小、信息交互不方便、过程管理耗时费力且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建立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已成为有效提升基坑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
汉宜铁路于2012年7月1日开通,全线铺设有砟轨道。开通八余年来,仅运行动车组和直达列车,近期运营时速200公里,远期保留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的运营能力。运营一段时间后,线路开始出现长波病害和TQI超标,过渡段尤其是路桥过渡段的不平顺性问题一直困扰着工务部门。针对汉宜铁路有砟路桥过渡段的不平顺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过渡段不平顺性问题成因,主要是路桥的沉降差异和刚度差异产生的轨面变形造成的。路桥的沉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骨架,具有快捷、方便、运量大、不拥堵的优势,极大地满足了市民日常出行需求,是我国超大、特大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上述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因故中断运营,极有可能造成城市公共交通的瘫痪,降低运营服务能力,影响市民出行效率和体验,还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甚至导致灾难发生,其后果严重性不容忽视。本文以深圳地铁2020年8月28日信号系统贯通升级施工下的2号线停运事
高速铁路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突破及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在提升旅客出行舒适性和便捷性的同时,其对沿线的环境噪声影响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和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声屏障作为降低声源至受声点处声传播的主要防护措施,是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沿线应用最为广泛的噪声控制措施。随着大量高速铁路投入运营,高速铁路逐渐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步入运营阶段,我国部分主要高速铁路线路已投入运营10年。随着运营时
冻结法作为地铁建设的施工方法之一,因具有能够有效隔绝地下水并加固土体的特点,广泛的应用于盾构地铁隧道联络通道建设中。以往的冻结设计经验主要来源于矿井,基本上都是采用垂直冻结或者水平冻结的方式。而盾构地铁隧道中的联络通道在冻结法施工时,由于受到隧道空间的影响,冻结管通常是以倾斜放射状布置,但现行对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壁温度场的分析大都简化为冻结管水平布置、冻结壁等效体热源代替冻结管线热源和平面问题,难以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国海铁联运在历经近30年的发展中取得长足的进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该纲要为我国海铁联运向高质量和高效率转变指明方向。港口铁路专用线作为海铁联运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可以减少海铁联运无效作业时间、压缩海铁联运成本、提升海铁联运效率。然而,我国港口铁路专用线未能充分发挥货运物流效能,港口铁路专用线普遍存在的部分港口铁路通道
地铁作为当今大中城市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其采用的牵引供电系统模式主要是AC/DC的供电模式,即从大电网供给的交流电在牵引变电所被整流装置整流成直流电,再向直流接触网供电,由于电能只能从牵引变电所向地铁牵引系统供电,而不能逆向流动,所以当地铁在需要进行制动的时候,地铁列车的机械能通过牵引电机这一中间介质,实现了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转换成的这部分电能回流到了直流接触网,其中的一部分电能可能被同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