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课堂话语(teachers’classroom discourse)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对组织课堂教学及学生的语言习得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课堂是其接触并使用英语的主要场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则是其获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心理、情感及其语言习得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受到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我国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任务量大、时间紧迫,高中英语教师将大部分注意力聚焦在教学内容和目标上,并未意识到自身课堂话语对教学目标和学生语言习得的重要影响,因此,对我国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进行调查与分析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试图在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以及Long的交互假设等相关二语习得理论的指导下,选取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4位高一英语老师及12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观察与录音、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语料和数据,从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数量、教师提问、教师反馈及教师课堂话语的交互调整四个方面,探寻我国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揭示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特点及其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期望能够对改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提高教学质量及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有所帮助。经过笔者的调查及对数据的分析,获得以下发现:(1)教师课堂话语量占整个课堂时间的57%左右,且汉语使用量适中,但教师课堂话语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课程类型、学生水平及教师个体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2)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类型多为展示性问题,占课堂提问总量的60%左右;教师提问的指向多为指定学生回答问题和让学生集体回答,尤其是指定学生回答,占提问总次数的50%左右;在教师提问后,学生一般都能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但对于不同的学生和问题,教师给予的等待时间不同。(3)高中英语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多为积极反馈,在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多采用引导学生自我纠错的方式。(4)在三种交互调整方式中,高中英语教师多采用理解核实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理解核实次数占交互调整总次数的56%左右。同时,为了使课堂环境更接近于自然的语言环境,教师也开始尝试着使用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的方式。根据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了几点改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建议:(1)教师应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2)教师应根据授课类型、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灵活调节课堂话语量的师生比例和教师课堂话语的难易程度。(3)教师应适当增加参考性问题的比重,合理分配提问指向,延长提问的等待时间。(4)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详细、具体的积极反馈,增加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5)教师在交互调整时,应适当增加澄清请求,争取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