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瘤膏外敷加微波热疗治疗乳腺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y17866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消瘤膏外敷加局部微波热疗对乳腺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为开发新疗法提供临床可行性研究。 方法:将已经确诊的乳腺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消瘤膏外敷加局部微波热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局部微波热疗,两组均20天一个疗程,连续使用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淋巴结消退情况、KPS评分、皮肤毒副反应及其他安全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 治疗前后两组病例锁骨上淋巴结消退情况变化:两组治疗前淋巴结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淋巴结大小均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CR15例,PR12例,SD2例,PD1例,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CR7例,PR11例,SD8例,PD4例,有效率为60.00%。2 治疗前后两组病例KPS评分变化:两组病例治疗前KP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病例KPS评分均有升高。组内比较,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升高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治疗后两组病例皮肤毒副反应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例皮肤反应中,I级皮肤反应患者人数最多:0级、I级皮肤反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II级和III级皮肤反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未发生IV级反应,但0级、I级、II级、III级皮肤反应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课题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消瘤膏外敷加局部微波热疗对乳腺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的皮肤毒副反应,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于1987年正式命名[1],于1988年制定其诊断标准[2],现多采用1994年CDC的Fukada修订的诊断标准[3]。其主要特征是慢性持久或反复
目的:通过对消痔灵注射液造成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观察具有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作用的肝舒乐片对实验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病理组织及血
目的:观察地黄管食通口服液治疗食管癌在改善患者放疗后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的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从而为地黄管食通口服液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
目的:进一步观察具有活血通络、化瘀软坚功效的鳖甲软坚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并为活血通络、化瘀软坚法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目的:  本课题旨在探讨自制“鼻炎贴”敷脐治疗小儿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以增加一条方便、安全,并能减轻患儿用药痛苦的用药途径。  方法:  符合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诊断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和湿热困脾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指标的临床调查,比较三种证候患者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情况有无明显差异,分析其有无规
目的: 通过观察养阴清热理气方(A)及各拆方,当归、女贞子(Y);天花粉、蚤休(Q);旋复花、八月札(Q)对人食管癌细胞移植瘤裸鼠心肝脾肺肾及消化系统胃、肠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和
目的:通过观察通秘口服液对动物模型的影响,探讨该方对气血两虚便秘的治疗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该方作为治疗气血两虚型便秘中药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