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1830—1886)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颗奇光异彩的明星,她被公认为美国“镀金时代”崛起的伟大作家之一,美国罕有的文学天才。她的诗歌不循章法,内容广阔,意象奇特,语言简朴,韵律多变,以其独来独往的姿态为美国诗坛树立了新的里程碑。狄金森不到30岁便弃绝社交,束足书斋。然而生前仅有七首诗(又说八首或十首)发表,近1800首自成一体的诗和大量书信只是在其身后才被人整理出来。《圣经》是狄金森诗歌创作的源泉。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两种哲学思想对狄金森的交互困扰,渗透在她对生活和世界的沉思冥想中。狄金森以清新洗练的笔触,抒写了许多关于自然、死亡、宗教和爱情等诸多主题的诗歌。狄金森终身未嫁,后半生杜绝一切社会来往,过着隐居的生活。狄金森的爱情诗约有300多首,在其激情澎湃的爱情诗中,诗人对爱的描述是大胆、赤裸的,有一种强烈的反传统倾向。狄金森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矛盾的,互相对立的,一种乐观的自然观和一种悲观的自然观同时并存。狄金森笔下的自然对人类时而友善,时而充满敌意,带给人类愉悦与和谐,又给人类以伤害。狄金森的死亡诗具有双重特点。既反映死亡的冷酷无情,又反映死亡给人带来的解脱与平静。抒写死亡的冷酷无情给人带来的现实恐惧,把死亡看成邪恶、残酷和上帝有意而为之事,是黑暗、神秘而不可再生的;死亡是救世主,死亡并非简单的生命的终结,是一种自我解救和快慰,是生命的升华,是通往永恒的幸福之路。拒绝宗教却幻想上帝存在的宗教诗。一方面诗人努力摆脱宗教的束缚,一方面又无法拒绝宗教的影响。对智慧的追求,对思想自由的向往,让她摈弃现成的宗教教义;而她的宗教环境,又让她无法对基督置若罔闻。诗歌,既是诗人拒绝上帝的因源,也是诗人接近上帝的通道。本论文旨在通过研究狄金森的诗歌影响源,分析狄金森关于爱情、自然、死亡和宗教诗歌主题思想,挖掘狄金森对传统世俗的叛逆,对信仰执着追求中的矛盾彷徨,对诗歌创作的大胆创新,进一步客观、真实地认识这位神秘的女诗人。我们今天研究狄金森,其全部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她的诗歌进行赏评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