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8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唯一执行自然“纳污吐新”负反馈机制的子系统,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主体及核心,公园绿地的生态网络体系的构建是建设森林城市、形成完善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体系的基础和前提,而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与服务半径不仅是衡量绿地为居民提供服务能力的标准,更是公园绿地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鉴于传统的可达性与服务半径的计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本研究应用景观生态学和城市生态网络体系规划的相关理论,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建立了济南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库,采用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济南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服务半径进行了量化计算与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公园绿地建设方案,从而构建了济南市公园绿地的生态网络体系。   1.济南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只考虑步行阻力,基于相对阻力按出行时间计算,济南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较为合理。   (2)综合人口分布因素,基于综合阻力值的济南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Ⅰ、Ⅱ级区域仅有51.43%,说明济南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不合理。   (3)可达性不足或不合理的地带,一般都在综合公园数量及面积上欠缺的区域;中心城区西部、北部地区缺少综合性公园,可达性不合理。   2.济南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面积)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济南市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区域仅有28.27%,说明济南市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布局不合理。   (2)可达性与服务半径叠加结果说明:济南市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布局不合理的区域集中在中心城区的北部、西部可达性欠缺的Ⅳ级、Ⅴ级区域。   3.济南市森林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网络体系构建   采用以核心公园为城市绿心、放射状绿带为轴线、环城绿带为结合部的多绿心、环网状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形成“一核、一轴、二环、三带、六区、五线、多楔、多点”的公园绿地生态网络格局,使济南市中心城区形成圈层式、放射状,心、环、网、片相交融的“环状+楔形”的公园绿地生态网络体系。
其他文献
随着天然林面积的减少,开展天然林植被多样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对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内3种原始红松林林型:红皮云杉红松林(HY)、蒙古栎红松林(HZ)
玉米(Zea mays)在我国农作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我国玉米最主要的害虫种类。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作为化学农药的替代物,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是辣木科(Moringaceae)多年生速生乔木。辣木全株都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成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尤其在保健品、油料和饲料的开发利用上前景广
摘要:美国语文教学论专家盖尔·汤普金斯在其《语言艺术教学范式》一书中将学生运用“词语墙”看作一种“有意义的词语学习活动”,认为这种教学策略能促进学生自主积累词语并发展读写能力。在阐明“词语墙”概念、来源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语文教学的需要及当前使用情况,阐述其分类及使用方法。  关键词:词语墙 识字教学 积累策略 词语知识连续体  词语是构成儿童阅读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根据伊莎贝尔·贝克等人的研
花榈木是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珍贵用材树种;是高档家具用材。但该树种自然更新能力较弱,加上人为不合理的利用,资源越来越少,急需通过人工繁殖培育花榈木人工林。花榈木自然分
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资源、环境和人口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威胁,全球变化问题日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土地利用变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