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唯一执行自然“纳污吐新”负反馈机制的子系统,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主体及核心,公园绿地的生态网络体系的构建是建设森林城市、形成完善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体系的基础和前提,而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与服务半径不仅是衡量绿地为居民提供服务能力的标准,更是公园绿地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鉴于传统的可达性与服务半径的计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本研究应用景观生态学和城市生态网络体系规划的相关理论,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建立了济南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库,采用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济南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服务半径进行了量化计算与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公园绿地建设方案,从而构建了济南市公园绿地的生态网络体系。
1.济南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只考虑步行阻力,基于相对阻力按出行时间计算,济南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较为合理。
(2)综合人口分布因素,基于综合阻力值的济南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Ⅰ、Ⅱ级区域仅有51.43%,说明济南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不合理。
(3)可达性不足或不合理的地带,一般都在综合公园数量及面积上欠缺的区域;中心城区西部、北部地区缺少综合性公园,可达性不合理。
2.济南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面积)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济南市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区域仅有28.27%,说明济南市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布局不合理。
(2)可达性与服务半径叠加结果说明:济南市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布局不合理的区域集中在中心城区的北部、西部可达性欠缺的Ⅳ级、Ⅴ级区域。
3.济南市森林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网络体系构建
采用以核心公园为城市绿心、放射状绿带为轴线、环城绿带为结合部的多绿心、环网状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形成“一核、一轴、二环、三带、六区、五线、多楔、多点”的公园绿地生态网络格局,使济南市中心城区形成圈层式、放射状,心、环、网、片相交融的“环状+楔形”的公园绿地生态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