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以及失眠症等精神类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现有精神类药物普遍具有较高的毒副作用,寻找低毒性的新型精神类药物对于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药物的研发逐渐转变为基于作用靶点与机制的探究模式。天然产物作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明确活性成分的靶点与作用机制已成为天然产物研究的核心内容。与化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以及失眠症等精神类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现有精神类药物普遍具有较高的毒副作用,寻找低毒性的新型精神类药物对于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药物的研发逐渐转变为基于作用靶点与机制的探究模式。天然产物作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明确活性成分的靶点与作用机制已成为天然产物研究的核心内容。与化学药物相比,天然产物普遍具有较低的毒性,且挥发油类的天然产物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克服了许多化学药物难以进入大脑的缺陷,这些特性对于新型精神类药物研发具有重要价值。桂皮醛作为天然产物肉桂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在精神疾病动物模型中显示出镇静、抗焦虑等活性。然而,其发挥镇静作用的具体靶点和分子机制尚未阐明。因此,本论文以桂皮醛为研究对象,对其镇静作用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了桂皮醛对于食蟹猴体内代谢的影响,通过血浆样本的主成分分析,发现给药桂皮醛后食蟹猴体内产生的代谢物与空白组相比出现了差异。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得到了包括L-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GABA)、L-天冬酰胺以及尿苷等在内的26个显著性差异代谢物。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层次聚类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相关性最强的GABA能突触代谢通路中的代谢流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给药桂皮醛后L-谷氨酰胺、GABA的含量显著增加,琥珀酸的含量显著降低,GABA/谷氨酸比值显著降低,推断桂皮醛可能通过增加GABA的合成来发挥镇静作用。围绕GABA能突触途径展开了后续研究,通过氨基酸衍生化实验,发现桂皮醛对斑马鱼脑内GABA、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三种关键氨基酸表达的影响与代谢组学结果一致。利用斑马鱼行为学分析实验,发现桂皮醛可以显著降低野生型斑马鱼的运动距离、速率等指标,由于谷氨酸脱羧酶(GAD)67基因敲低型斑马鱼体内谷氨酸不能正常脱羧生成GABA,桂皮醛对GAD67基因敲低型斑马鱼行为学指标的影响显著减弱,说明桂皮醛是通过增加GABA能突触代谢途径中GABA的合成发挥镇静作用。随后,采用化学生物学技术合成了炔基化桂皮醛探针,通过靶点垂钓和蛋白质谱检测,鉴定出α-烯醇化酶(ENO1)是桂皮醛潜在的镇静靶点,并通过Western Blot进行了靶点蛋白的验证。炔基化桂皮醛探针可以通过点击反应与叠氮荧光标签结合,进而可以标识探针的位置,利用探针与ENO1蛋白在斑马鱼脑组织切片的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发现桂皮醛主要与小脑颗粒层的ENO1蛋白发生结合。接下来通过分子对接和蛋白质谱检测,发现桂皮醛可以与ENO1蛋白的40位丝氨酸形成共价结合。对野生型和40位丝氨酸点突变型ENO1蛋白进行表达纯化,通过酶活检测和热转变分析说明桂皮醛是通过结构中的α,β-不饱和醛基团与ENO1蛋白中40位丝氨酸的羟基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形成了共价结合,从而不可逆得抑制了ENO1的酶活。在此基础上,通过斑马鱼行为学分析实验比对给药桂皮醛与GABA对ENO1基因敲低型斑马鱼行为的影响,阐明桂皮醛是通过靶向ENO1并抑制其酶活,诱导GABA表达量的升高,从而发挥镇静功效的作用机制。综上所述,本研究以桂皮醛的镇静作用为基础,发现了桂皮醛可以靶向小脑颗粒层,诱导内源性GABA的表达,并进一步阐明了其发挥功效的关键靶点、与靶点蛋白之间的作用模式和生物学机制。为桂皮醛作为新型镇静药物的后续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人类遭遇创伤性事故后,诱发各种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进而表现出的相关临床症状,具有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且社会危害性高。PTSD患者在面对与之前的创伤性事件相关的情境或其他特定情境时,会表现出持续和强烈的恐惧反应。其核心症状表现为侵入、回避、认知与情绪的持续负面状态以及唤醒与反应能力的改变。目前对于PTSD的研究
癌症的形成与演进往往伴随着癌基因的扩增。最近的研究显示,癌基因的扩增不但发生在染色体上,还能够通过染色体外的环状DNA(ec DNA)来实现,这为癌症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维生素D是一种内源性天然分子,已有临床数据表明其对多种癌症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3种肝癌细胞系(PLC-PRF-5、SK-Hep1、Hep3B)中,通过经典的检测ec DNA含量的中期染色体检查法,结合e
“塔克—伍德命题”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塔克和伍德提出的关于马克思正义思想的观点及论证。塔克认为马克思出于策略性原因而拒斥正义,且不认为资本主义剥削非正义;伍德修正了塔克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马克思的文本进行缜密的论证。二者的观点虽然存在差异但具有极大相似性,被合称为“塔克—伍德命题”,其核心观点为“马克思不认为资本主义剥削非正义”和“马克思不以正义批判资本主义”,这一命题引起诸多学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一项保障维护人民身心健康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起着重要保障作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逐步完善的医疗保险直接结算制度,相对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看病难的难题,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的负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异地就医规模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的各种问题逐步显现。围绕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问题,本研究首先对基本医疗保
近年来,随着我国患癌人数的不断攀升,妇科肿瘤的发病人数也不断增加。妇科肿瘤导致患者的身体功能受损、家庭系统改变,还使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社会文化压力,这一群体的问题具有特殊性。此外,疼痛也与妇科肿瘤相伴而行,妇瘤患者在应对疾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时,也往往承受着持久的疼痛,且许多患者认为自己无法缓解疼痛,这给妇瘤患者的日常生活、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这一群体需要社会工作的关注与介入。疼痛自我效能感通过一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癌症种类中排名第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也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新的有效的靶点分子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及联合治疗,已成为结直肠癌防治工作者面临的严肃而紧迫的任务。磷酸葡萄糖变位酶1(PGM1)是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过程中的极其重要的一个酶,它催化葡萄糖-1-磷酸(G-1-P)和葡萄糖-6-磷酸(G-6-P)
大数据时代,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算法展现出极佳的性能与效率,因而在疾病自动化筛查、情感分类等现实场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满足应用所需的分类效果,深度学习分类算法通常依赖大量人工标注数据进行有监督学习。然而实践中,人工标注的成本十分高昂,使得某一领域内,通常只有少量数据集完成人工标注,而大量数据集则缺少标注信息。标注信息的缺失导致无法直接进行有监督训练,阻碍了深度学习分类算法在无标注数据集中更广泛的应
路易·阿尔都塞是二十世纪欧洲乃至世界最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之一,对当代众多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影响深远。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的表述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和《论再生产》两个文本上,其中关于“论意识形态”的章节,阿尔都塞从回溯的意义上得出了个体“总是—已经”是主体的论断,从而以此为基础论证了主体与意识形态的双重构成关系。本文试图将阿尔都塞放置在拉康精神分析的视阈
生育问题是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而产妇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焦点之一。相关政策明确将孕产妇视作精神健康关注重点人群,提出各类专业群体和组织联合为孕产期妇女提供专业支持的要求。近年来医务社工的不断兴起也为解决孕期女性的精神健康问题提供了介入路径。然而相比于产后抑郁的研究,学者对孕妇产前焦虑的探索略有不足,社会工作在此方面的介入也存在理论缺乏,实务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探索社会工作应对孕妇产前焦虑的理论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效分离气体混合物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已成为学术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气体分离技术大多存在生产成本高、设备体积大、过程繁琐和能耗高等缺点。膜气体分离技术由于生产成本低、设备体积小、易操作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研究人员广泛关注,并且在CO2回收、空气分离和天然气净化等领域表现出极广阔的商业前景。然而,当前市场上的有机膜分离材料不仅耐酸碱性和耐热性差,而且气体渗透性和选择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