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山东教案或民教冲突主要是天主教在传教过程中与山东地方社会发生一系列碰撞而引起的。那么为什么会频繁发生碰撞,这种碰撞的根源与实质又是什么呢?这正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教会教士在入住并试图立足于山东地方社会的过程中,与地方社会所发生的碰撞主要缘于教会教士作为一种新的不同的势力强行涉入地方社会所引发的社会空间资源的争夺与再分配。本文即是从资源争夺的角度来审视晚清山东所发生的重要教案或民教冲突。一般来说,资源争夺可分为物质资源的争夺和非物质资源的争夺。本文选取梨园屯教案、兖州教案等作为非物质资源之争夺的典型个案进行分析,在这些教案中,民教双方的冲突主要围绕非物质资源的争夺而展开的。本文选取鲁西南大刀会反教案诸如曹单砀山教案、巨野教案、沂州教案、嘉祥教案等作为物质资源之争夺的典型案例来探讨,在这些教案中,民教双方的激烈冲撞主要是由物质资源的争夺而引发并展开的。 梨园屯教案发端于传教士和教民要在该村玉皇庙建立教堂,此案中民教矛盾与冲突的发生、发展与农村民众玉皇信仰息息相关。所以该案可以被看作是“上帝"与“玉皇”之间的一场斗争。在传统的乡村生活中,玉皇庙已经成为村社中公共的文化信仰空间,而教堂作为陌生的异质空间,在外国公使的压迫和清政府的被迫授权下,强行切入村社抢占村社公共的信仰空间;与此同时,教会势力与村社精英展开政治资源的争夺,当村社精英不得不成为村社事务的旁观者和容忍者时,教会便成功夺得原本属于村社精英主导的管理空间和权力空间。为了维护传统村社的空间资源及空间秩序,村社精英特别是村社布衣精英与民间组织结盟,领导民众将这一对抗进行到底。如此,教会与村落、村落群的空间争夺战在持续升级中通向义和拳运动的爆发。 兖州教案缘于天主教圣言会主教安治泰欲进入儒教圣地——兖州城设堂传教,因此该案可以被视为“上帝”与“孔子”之间的一场冲突。作为圣人故里兖州早已历史地成为传统的儒家文化空间、儒教信仰空间,而兖州官绅则是这一方文化空间、信仰空间的天然尊长和当仁不让的主宰者,他们掌控着这一空间内的诸多资源如文化资源、信仰资源及舆论资源等,而这些资源又现实地转化为他们的政治资源。教堂作为陌生空间,依恃强权屡次试图打入异教空间的圣城,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