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淤泥质潮滩由于受潮汐周期性运动的影响,经常为海水所淹没,是一种动态不稳定的陆海过渡地貌单元。它存在明显的冲淤变化,致使常规的现场观测较为困难、工作量大、成本高。基于遥感影像水边线信息复合技术(WDM),并对影像成像时刻提取的水边线进行赋值,通过构建潮滩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从而实现对淤泥质潮滩的高程反演。1996年黄河清水沟流路人工改汊清8汊入海,改变了三角洲进积的空间格局,使得黄河入海泥沙在口门处淤积,清8汊逐渐向海突出,形成清8汊流路叶瓣,而南侧废弃的清水沟老河口则遭受强烈侵蚀。由于河口潮滩地形变化大,历史潮滩数据缺失,且难以连续观测和记录潮滩变化,为了定量比较新老河口的潮滩动态,采用改进后的水边线复合技术对1996年和2014年黄河河口淤泥质潮滩区域的不同分辨率影像进行潮滩高程反演和地形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探究了针对高含沙量河口淤泥质潮滩具体可行的水边线复合技术(WDM):(1)利用不同年份Landsat影像和GF-1影像提取水边线;(2)水边线高程通过Delft3D水动力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赋值;(3)将具有高程属性的水边线转为水边点并进行克吕格插值反演得到对应年份的潮滩DEM。2、对反演得到的潮滩DEM进行精度验证。基于Landsat影像反演得到的潮滩DEM与实测DEM误差集中于-26~37 cm范围内,此区域占总潮滩面积约88.2%,平均误差为-4.2 cm;基于GF-1影像反演得到的潮滩DEM与实测DEM误差集中于-38~38 cm的范围内,平均误差为-8.1 cm。两者的反演结果都较为良好。3、针对1996年和2014年黄河口淤泥质潮滩反演得到的结果:(1)1996年潮滩高程范围在-31~81 cm之间,高程遵循由岸向海逐渐减小的规律,其中河口北部潮滩高程范围为-25.9~55.4 cm,河口南部潮滩范围为-30~80 cm;(2)2014年潮滩高程范围为-50.54~72.87 cm,同样遵循由岸向海高程逐渐减小的规律,其中现行河口潮滩高程范围为-30~56 cm,清水沟老河口高程范围为-49~73 cm。4、根据从潮滩DEM中提取得到的30 cm等高线,分析得到1996-2014年河口区域整体为侵蚀状态,年均侵蚀面积约为1.40 km~2。其中侵蚀最为严重区域为清水沟老河口沙嘴北部区域,30 cm等高线的年均蚀退速率为0.17 km/a,年均侵蚀面积约2.13 km~2,主要是由于清水沟老河口废弃后此区域受到的海洋作用增强而快速侵蚀,其中向海凸出的沙嘴前缘冲刷最为强烈。5、根据绘制得到的潮滩剖面形态和变化,孤东南部和清水沟河口嘴门区域(Y1-Y3剖面)为侵蚀型,且仍处于侵蚀状态,甜水沟潮滩(Y4剖面)为淤积型,水下岸坡呈堆积状向海堆积,具有淤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