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探索一种新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氢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环保得特性,已显示出替代化石能源的潜力。电化学水分解产生氢气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析氢反应(HER)是工业电解水中一个重要的半反应。目前,用于电催化析氢反应的最佳固体催化剂是贵金属铂(Pt)。但是,Pt在地球上储量低,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探索一种新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氢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环保得特性,已显示出替代化石能源的潜力。电化学水分解产生氢气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析氢反应(HER)是工业电解水中一个重要的半反应。目前,用于电催化析氢反应的最佳固体催化剂是贵金属铂(Pt)。但是,Pt在地球上储量低,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商业化进程。因此,设计具有较高活性和低成本的催化剂对电化学析氢反应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论文中,我们开发了一种自模板策略,通过选择性湿法化学刻蚀方法合成了独特的切边Cu@Ni纳米立方体,切边缺口Cu@Ni纳米立方体和介孔Cu-Ni纳米笼。此外,在合成过程中,通过蚀刻切边的Cu@Ni纳米立方体和中空Cu-Ni纳米笼的棱角,以产生高催化活性的(111)面。将三种纳米颗粒作为催化剂用于电催化析氢反应,与边缘缺口Cu@Ni纳米立方体和切边的Cu@Ni纳米立方体相比,Cu-Ni纳米笼在碱性条件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在10 m A cm-2的电流密度下获得的过电势为140 m V,相应的Tafel斜率为79 m V dec-1。此外,Cu-Ni纳米笼的循环稳定性和耐久性优于商业Pt/C。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中间态H*在纯Ni上吸附太强,HER催化活性低于Cu-Ni合金。同时,H*吸附在Cu-Ni合金(111)晶面上的|ΔGH*|比(100)晶面要小,所以,Cu-Ni纳米笼具有优异的HER催化活性。后来,我们通过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超小空心三元合金纳米结构,包括中空Pt Ni Cu纳米粒子,中空Pt Co Cu纳米粒子和中空Cu Ni Co纳米粒子。在合成过程中,置换反应和氧化蚀刻在空心结构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中空Pt Ni Cu和Pt Co Cu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为5nm。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具有低Pt(10%)含量的超小型中空Pt Ni Cu纳米颗粒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催化HER活性和稳定性都比商业Pt/C好得多。中空Pt Ni Cu纳米粒子在10 m A cm-2下的过电位为28 m V,在-70 m V下的质量活度为4.54 A mg Pt-1,是商业Pt/C的5.62倍。通过对键合和反键合轨道的分析,DFT计算表明,不同金属与氢中间体(H*)的键合强度为Pt>Co>Ni>Cu。中空Pt Ni Cu纳米粒子的优异HER性能源自三种金属与H*的适度协同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基于目前的勘探现状,虽然超大面积的整体连片地震资料为地质基础结构研究和区带宏观研究提供了有利数据支持,但是在信噪比、振幅变化、分辨率等方面仍然不能满足精细研究的需要,多数复杂地质问题表现在地震处理资料上是分辨率和成像精度的问题。对于复杂构造区,目前工业化应用中的常规偏移方法,其成像结果往往存在多解性,而叠前深度偏移可以更大程度上使反射波精准归位,减小因陡倾角地层和速度剧烈变化带来的影响。随着勘探工
全球海底热液活动伴生的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规模据估计约为6×108 t,其庞大的储量使其成为了未来极具潜力的矿产资源。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富含Fe,Cu,Ag,Au等元素,因此,矿床的电导率与围岩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一差异则可以很好的被瞬变电磁仪器探测到。瞬变电磁法虽然在陆地上已有广泛应用,但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探测中仍属于一种创新。本文对海洋瞬变电磁方法进行一维、二维正演模拟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为后
页岩油作为最常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已经成为解决我国油气资源储备不足的一个重大突破口。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部,油气资源储备丰富。但由于我国目前的页岩油开采经验不足,还未有成体系研究技术手段,所以对潜江凹陷的页岩油储层预测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潜江凹陷的主要储集类型为盐间页岩油储层,研究显示页岩通常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若要对潜江凹陷的储层进行研究首先就要对各向异性页岩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针对页岩的各
如今伴随地球物理勘探开发技术的蓬勃发展,波形分类技术作为地下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已引起了处理解释人员的广泛关注。同时,中国油气复杂的工程地质环境也对勘探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叠后地震数据,叠前地震数据量级大维度高,其包含的地下地层结构信息也更加丰富。使用传统的处理方法,极易引起维度灾难,导致分类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另外,由于工区的地震资料非常稀少且勘探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等随
经过50余年的开发,港东二区已经进入高含水率、高采出率的“双高”阶段。港东地区构造复杂,断层发育、砂体横向变化快。现有开发方案主要依据地质、录井、测井和开发动态等信息,地震数据的应用不是十分充分。因此,如何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地震数据所包含的构造信息和物性信息是本文的核心研究内容。围绕上述目标,本文开展了港东油田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的研究工作。具体内容包括:首先,利用地震可视化解释
基于横波震源的九分量多波地震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油气勘探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沿技术,在非常规和复杂油气藏勘探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但是,地震横波的传播机理和正演模拟方法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本文首先以一阶应力-速度方程以及弹性波场理论为基础,实现了纵波震源、横波震源、垂直力源以及水平力源等多种震源的数值模拟,并详细的分析了不同震源激发的弹性波场特征;其次,结合标准交错网格(SSG)实现了各向同性(
砂岩储层的地震波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岩石孔隙结构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对于致密砂岩而言,其孔径与孔道的关系与高孔隙砂岩不同,孔隙结构对纵横波速度的影响还很少研究。本文针对位于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气层九口井中43块岩芯样品,利用覆压条件下的孔-渗测试、薄片鉴定的方法,分别得到样品颗粒、矿物、孔隙度、渗透率等属性特征,用CT扫描技术提取样品孔隙结构参数,结合超声波透射法测试样品不同围压下横纵波速度,
地震相分析是石油勘探过程中一项重要技术,可以作为地质环境的推断依据。传统方法是通过地震数据参数之间的关系作为判别手段,包括振幅、极性、反射丰度、层速度等,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也会因为各种处理方法自身的原因造成精度下降。叠前地震信号包含的信息更为丰富,论文选用叠前数据结合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方法对地震相分析进行研究。叠前地震信号信息量大,数据维度高,直接用来聚类分析计算量太大,结果不够精确。本文使用神经
随着人们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逐渐扩大,页岩油气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地震AVO反演作为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的关键工具,可以有效地从地震响应数据中提取出岩石物性参数。传统的AVO反演方法假设地下油气储层为各向同性,通过反演的储层弹性参数判定储层类型。但是页岩油气储层通常表现显著的各向异性(垂直各向同性或VTI)性质,而各向异性的强弱可以很好的预测页岩储层、流体饱和度,因此采用相应的各向异性反演方法,可以获得
在地震勘探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地层的弹性参数对地下油气水储层进行区分,然而,随着探测精度要求提高,仅仅依靠地层弹性参数进行储层预测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其振幅和相位受介质吸收衰减影响,不同地层的Q值也不尽相同,利用不同地层衰减值差异,与地层弹性参数相结合,可有效的区分储层和流体。为此,我们需要研究如何有效准确的估算出地下地层的Q值。基于这样一种需求,本文在阐述地震衰减理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