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胫前动脉和腓动脉在小腿下段的动脉联系,和外踝上皮瓣皮支在此处的起源分型,完善小腿下段主干动脉间的血管沟通,并为外踝上皮瓣修复下肢创面的方法改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下肢标本进行解剖,对8例接受外踝上皮瓣修复的患者进行术中观测,记录胫前动脉、腓动脉在下胫腓联合近侧的血管联系及其分支,以及外踝上皮瓣皮支的起源;用游标卡尺(精度0.02mm)测量标本的相关血管外径、长度等数据,数据结果用spssl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30侧标本中有23侧(76.7%)在下胫腓联合近侧存在直接联系胫前动脉和腓动脉的动脉弓,由腓动脉终末穿支穿出骨间膜后,与胫前动脉的血管分支(外径≥0.5mm)吻合而成。另有7侧(占23.3%)的胫前动脉过于纤细(外径<0.5mm)或缺如,未见完整的动脉弓主干。2.下胫腓联合近侧动脉弓两侧各有一条伴行静脉(0.4mm-2.9mm),与动脉弓走行一致。3.下胫腓联合近侧血管弓发出多条血管分支:1-2条外踝上皮瓣皮支、1条下行支、多条纤细的肌支和骨膜支,分布于临近组织。4.23侧存在下胫腓联合近侧动脉弓的标本,在胫前动脉发出点的外径为(1.4±0.3)mm,距外踝尖(6.2±0.6)cm;在骨间膜穿出点的外径为(1.3±0.3)mm,距外踝尖(5.6±0.5)cm;两点间的动脉弓长度为(4.3±0.5)cm。5.存在完整动脉弓的23例解剖标本中,有22例外踝上皮瓣皮支起自动脉弓:9例的皮支与下行支共干起自动脉弓,13例的皮支与下行支起自动脉弓的不同位置(皮支起自下行支发出点腓侧的7例,胫侧的6例)。另有1例存在完整动脉弓的标本,其皮支和下行支分别起自腓动脉主干。其余7例未见完整动脉弓,皮支和下行支均起自腓动脉的骨间膜终末穿支。6.9例皮支与下行支共干起自动脉弓的的共干血管外径为(1.1±0.2)mm,共干起点胫侧动脉弓的外径为(1.3±0.3)mm,腓侧外径为(1.2±0.2)mm。13例皮支与下行支起自动脉弓的不同位置,其皮支起点处外径为(0.7±0.2)mm,起点胫侧动脉弓外径为(1.1±0.2)mm,腓侧为(1.0±0.3)mm;下行支起点处外径为(0.8±0.2)mm,起点胫侧动脉弓外径为(1.1±0.3)mm,腓侧外径为(1.2±0.2)mm。7.8例接受外踝上皮瓣修复的患者中,有5例在术中发现腓动脉与胫前动脉在下胫腓联合近侧的动脉弓主干,其外踝上皮瓣皮支和下行支均起自动脉弓;另有3例未见完整的动脉弓,皮支和下行支起自腓动脉的骨间膜终末穿支。结论:1.在距外踝尖上约5cm处,下胫腓联合的近侧,腓动脉与胫前动脉之间存在一动脉弓,出现率为76.7%,其特点为:①弧形向下;②穿胫腓骨骨间膜下段;③有两条伴行静脉;④动脉弓上发出外踝上皮瓣皮支、下行支、肌支、骨膜支等。2.胫前动脉和腓动脉在下胫腓联合近侧的动脉弓在小腿远段直接沟通了两大主干动脉,有助于在非生理情况下的对远端肢体代偿性供血;动脉弓上发出的外踝上皮支、下行支以及临近的肌支与骨膜支,也因有“双路供血”,得到更充分的血供保障。3.根据胫前动脉与腓动脉在下胫腓联合近侧动脉弓的有无,以及皮支的发出位置和相关血管外径等条件,对外踝上皮瓣皮支的起源进行分型:Ⅰ型:动脉弓型(22侧,占73.3%),外踝上皮瓣的皮支或皮支与下行支的共干起自胫前动脉与腓动脉在下胫腓联合近侧动脉弓。(1)根据皮支和下行支在动脉弓上的位置关系,分为三种亚型:①皮支和下行支共干起自动脉弓(9例);②皮支和下行支分别起自动脉弓,且皮支在下行支腓侧(7例);③皮支和下行支分别起自动脉弓,且皮支在下行支胫侧(6例)。(2)根据皮支或皮支与下行支的共干在动脉弓起点两侧的血管外径,也可分为三种亚型:①均等型(12例),3/4<发出点胫、腓侧的动脉弓外径之比<4/3;②腓动脉优势型(6例),发出点胫、腓侧的动脉弓外径之比≤3/4;③胫前动脉优势型(4例),发出点胫、腓侧的动脉弓外径之比≥4/3。Ⅱ型:腓动脉型(8例,占26.7%),胫前动脉的血管分支过于纤细或缺如,动脉弓不完整,皮支主要起自腓动脉的骨间膜终末穿支;或存在完整的动脉弓,但皮支直接起自腓动脉主干。4.基于下胫腓联合近侧动脉弓而进行的皮支起源分型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指导外踝上皮瓣的临床应用。(1)设计新的外踝上皮瓣带蒂转位术式:①以皮支发出点胫侧的动脉弓为蒂,肌肉下转移至踇长屈肌和胫骨前肌的肌间隙,或胫骨前肌与胫骨的间隙,以修复小腿内侧的皮肤缺损;②以动脉弓胫侧起点以远或以近的胫前动脉为蒂修复远端或近端缺损。(2)设计新的外踝上皮瓣游离移植方式:①以皮支发出点胫侧或腓侧的动脉弓为蒂,增加了血管蒂的长度、口径与受区血管匹配的几率;②以皮支发出点胫侧的动脉弓连同部分胫前动脉一起切取,或以皮支发出点腓侧的动脉弓连同部分腓动脉一起切取,可用以修复受区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伴主干血管缺损。(3)还可以胫前动脉为蒂,设计外踝上皮瓣与其他由胫前动脉供血的足、踝部皮瓣,如足背皮瓣、跗外侧皮瓣等,组成串联皮瓣。外踝上皮瓣的血供可通过皮支起点胫侧的动脉弓,或者下行支与外踩前动脉的吻合两种方式来自胫前动脉。(4)外踝上皮瓣以远端为蒂修复足部创面时,术中应辨清皮支与下行支的血管联系后再切断近端血供。对腓动脉型和皮支、下行支共干的动脉弓型,在皮支和下行支分叉前切断;而对于皮支和下行支分别起自动脉弓或腓动脉主干者,应在动脉弓或腓动脉的发出点两侧分别结扎、切断。5.术前动脉造影,或术中解剖暴露,可明确胫前动脉和腓动脉在下胫腓联合近侧动脉弓的有无以及发育情况,并辨清外踝上皮瓣皮支的起源以及与下行支的关系,有利于对下肢远端血供的充分评估,并提高外踝上皮瓣修复创面的灵活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