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他们在创作与审美的理论上,有着密不可分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讲论势、自然、意在笔先等方面是书论影响了文论,但全面而完整的论着,文论却先于书论和为书论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本文试图透过自然角度,从内容本质,创作动机、过程,鉴赏和批评和形式品评方式,品评对象的选取,术语和文句引用两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文论和书论的关系。因自然论在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汉末魏晋正是中国美学思想的转折点,又是自然审美思想的发端点,故从这里开始研究,是希望为日后的研究疏浚出一个清澈的源头。 魏晋六朝崇尚玄学,士人向往自然,寻求虚静的结果,必然形成追求自然和回归自然的风尚。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人的思想和感情也会有同步的转向和认同。很自然创作和鉴赏不能脱离这种思想和审美观的指导而把自然抬到至高无上的位置。当其时自然之说大分为二,其一是任物之性谓之自然,而本文所采之自然是以自然的本色为美,看轻人工修饰;转而为文艺创作的自然即指情性的自由抒发。因此当时情感在创作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突出了个性和自由,使人性、情感从名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反映到文学艺术上,便凸显了率真、虚无、疏淡、凝远的格调。又由于文艺创作被发展为个体创作和个性的发挥途径,故有风格的形成,这是魏晋以前所没有的,也丰富了文艺理论和批评的内容。六朝因言意之辨的讨论又渗入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评监元素,为唐代司空图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撒下了种子。 然而自然元素在书论的发展是由外形状物推演至追求神彩意趣,可谓是自外而内的;文论则恰好相反,是从情志的抒发而至追求文采、风格的炼铸,故应是自内而外的呈现。当然,影响书论和文论的元素不独着眼于自然观,人物品藻、风骨说、气韵说、质妍说等也是互为影响、渗透的。若不作全面宏观的鸟瞰,决不能弄清其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对其它元素的探讨,便是笔者将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