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论和书论的关系——以「自然」为中心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23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他们在创作与审美的理论上,有着密不可分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讲论势、自然、意在笔先等方面是书论影响了文论,但全面而完整的论着,文论却先于书论和为书论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本文试图透过自然角度,从内容本质,创作动机、过程,鉴赏和批评和形式品评方式,品评对象的选取,术语和文句引用两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文论和书论的关系。因自然论在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汉末魏晋正是中国美学思想的转折点,又是自然审美思想的发端点,故从这里开始研究,是希望为日后的研究疏浚出一个清澈的源头。  魏晋六朝崇尚玄学,士人向往自然,寻求虚静的结果,必然形成追求自然和回归自然的风尚。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人的思想和感情也会有同步的转向和认同。很自然创作和鉴赏不能脱离这种思想和审美观的指导而把自然抬到至高无上的位置。当其时自然之说大分为二,其一是任物之性谓之自然,而本文所采之自然是以自然的本色为美,看轻人工修饰;转而为文艺创作的自然即指情性的自由抒发。因此当时情感在创作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突出了个性和自由,使人性、情感从名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反映到文学艺术上,便凸显了率真、虚无、疏淡、凝远的格调。又由于文艺创作被发展为个体创作和个性的发挥途径,故有风格的形成,这是魏晋以前所没有的,也丰富了文艺理论和批评的内容。六朝因言意之辨的讨论又渗入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评监元素,为唐代司空图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撒下了种子。  然而自然元素在书论的发展是由外形状物推演至追求神彩意趣,可谓是自外而内的;文论则恰好相反,是从情志的抒发而至追求文采、风格的炼铸,故应是自内而外的呈现。当然,影响书论和文论的元素不独着眼于自然观,人物品藻、风骨说、气韵说、质妍说等也是互为影响、渗透的。若不作全面宏观的鸟瞰,决不能弄清其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对其它元素的探讨,便是笔者将要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人口流动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重大因素。从人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西北农村人口流动不是简单地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西北农村人从言行到生
自20世纪80年代初全方位的社会开放,中国在真正意义上走出了狭隘封闭的文化心理,自觉地与西方文化进行接轨。西方文化的汹涌澎湃与谋求民族发展的热望纠结在一起,中西文化比较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力图将文化背景引入到《花间集》的研究中,通过将《花间集》放在“文学—文化”现象下进行观照,从而映现出《花间集》身上的巴蜀文化印记。全文共分三大部分。 文章的第
在李劼人文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他从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中汲取了不少养料。巴尔扎克、左拉等作家用文学再现历史的观念、把握历史进程的整体性、描绘社会的全景式
叶圣陶前期小说包括从1922年至1929年间所出版的《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倪焕之》六种小说。本文分五章论述叶圣陶前期小说的作家意识、主题
本论文从故事形态、叙述方位、叙事时间三个角度切入,探讨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色。  新时期小说的故事形态多元并存,五种主要的故事形态各具风姿:锁链式的因果故事打破主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