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氢能是用于代替传统化石能源最具前景的绿色、高效二次能源,已被我国及世界发达国家列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轨道。融合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电解水技术是我国迎接“氢能经济”时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低碳清洁制氢技术方向之一。电解水制氢技术环境友好、产氢纯度高、碳排放量低、可以实现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存储与可持续利用,是备受瞩目的绿色制氢技术方向之一,但其规模化应用仍受制于高能耗成本和对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能是用于代替传统化石能源最具前景的绿色、高效二次能源,已被我国及世界发达国家列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轨道。融合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电解水技术是我国迎接“氢能经济”时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低碳清洁制氢技术方向之一。电解水制氢技术环境友好、产氢纯度高、碳排放量低、可以实现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存储与可持续利用,是备受瞩目的绿色制氢技术方向之一,但其规模化应用仍受制于高能耗成本和对高纯淡水资源的依赖。由于水裂解反应的理论电压高达1.23 V,通过对催化剂及电解工艺的优化难以突破性降低制氢能耗成本。海水、苦咸水、工业废水等低品位水体占地球水资源的97%以上,是重要的氢能来源。然而,低品位水体复杂化学环境导致的电极污染失活、副反应与腐蚀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制氢过程的效率与可持续性。针对以上难题,本论文基于水裂解反应化学过程的解耦与重组,创制了低能耗、低排放、低成本的低品位水体(如海水、酸碱废水等)直接电解制氢新策略,并设计了适用于低品位水体复杂环境的催化电极,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针对海水电解析氯气腐蚀阳极的问题,设计了高活性析氧催化剂,通过降低阳极电势避免析氯副反应的发生。利用Ni Fe-BDC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与具有高亲水性、类金属导电性的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的化学耦合,发展了一类新结构、高活性、高稳定性的析氧电催化剂,具有高导电性、低团聚、大活性面积等优势。基于催化剂水分子吸附性能、荷质输运性质、电化学反应活性面积的综合优化,提升了电极活性与反应动力学速率。所得复合催化剂在碱性海水中具有优于贵金属Ru O2的析氧活性、抗离子污染能力和长期使役稳定性;匹配商业化Pt/C催化剂用于直接电解碱性海水时,可在~1.7 V电压稳定运行110 h且无析氯副反应及阳极腐蚀,法拉第效率接近100%。针对水裂解反应热力学能垒高的问题,以低热力学能垒的肼氧化反应取代高能耗的阳极析氧反应,在突破电解水反应理论电压(1.23 V)与能耗(2.94 k Wh m-3 H2)限制的同时,有效避免阳极氯氧化副反应,发展了一种低能耗、无氯腐蚀的混合海水电解制氢策略。化学耦合Ni Co掺杂碳纳米片与MXene包覆的三维导电骨架结构,设计构筑了一类具有亲水/肼-疏气界面性质的高活性、析氢-肼氧化双功能电催化剂。应用于碱性海水电解制氢时,在500 m A cm-2的电流密度下电解池电压低于1.15 V,产氢速率能够达到9.2 mol h-1 gcat-1,基础电耗为2.75 k Wh m-3 H2,与商业碱性电解水相比降低40-50%,CO2排放比天然气重整制氢技术相比降低90%以上。同时实现水体中剧毒肼污染物的快速降解,肼残留值(~3 ppb)低于美国环保署的饮用水肼含量标准(10 ppb)。围绕制氢节能降耗的目标,建立了酸碱中和能驱动的按需产氢、发电及高浓盐水淡化的技术策略。这一技术不仅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自身的化学能,更可自发捕集环境中的低品位热能,在无需外部供电情况下实现产氢及/或发电。通过化学耦合Pt纳米颗粒与MXene包覆的三维导电骨架,获得了质量比活性优于商业化20%Pt/C催化剂的低Pt析氢催化剂(3.97 wt.%Pt)。匹配上文发展的高活性肼氧化电极所构建的电化学中和能电池每制取1 m~3 H2,可同时产生0.81 k Wh电力,峰值功率密度最高为85.5 m W cm-2;仅用于产氢时产氢速率最高能够达到70.1 mol h-1 m-2,法拉第效率接近100%,并同时以56.1 mol h-1 m-2的脱盐速率实现高浓盐水快速淡化。无需停止过程运行或改变装置构造即可切换发电或产氢模式。通过经济分析粗略估算,在理想情况下,当使用工业酸碱、含肼废水、卤水等低品位水体时,其制氢成本可比可再生能源驱动的商业化碱性电解水技术降低70-80%。
其他文献
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孔道结构规整可调、结构多样性、热/化学稳定性以及易修饰性等特点,使其成为良好的膜分离材料之一。而目前MOF膜分离性能的提升仍面临诸多挑战,关键仍是高性能膜的制备。本论文提出并采用同源金属化合物自转化策略,在多孔管式陶瓷载体和不锈钢网上制备了一系列的新型MOF分离膜,包括高取向二维MOF膜、双金属MOF膜以及高取向二维双金属MOF膜,并应用于油水分离、气体分
锂硫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和硫资源丰富等特点,在无人机、电动汽车和潜艇等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下一代动力电池体系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是,硫及放电产物硫化锂导电性差、循环过程中硫体积膨胀严重、中间产物多硫化锂易溶解穿梭和硫转化动力学缓慢等问题,降低了硫正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由于硫固有的性质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设计多功能型硫载体材料是从源头解决上
为解决电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对转型成熟度评估的需求,在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基础上,结合“二三四四”方法论,搭建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架构,并以此构造用于评估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的指标体系逻辑框架,最后基于架构图和逻辑框架图设计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为电网企业对自身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提供参考。
煤与生物质共热解是实现两者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目前对两者共热解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机制认识尚不充足。本论文从认识煤与生物质单独热解行为入手,利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过程参数对煤和生物质单独热解产物分布与焦油组成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设计搭建的原位热解-双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系统(Py-EI/VUVPI-TOFMS)研究了煤和生物质单独热解初级挥发物的逸出及二次演变行为;选用生物质基本组分为研究对象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设备,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的优点,在诸多领域中有着二次电池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相比于二次电池低的能量密度是限制超级电容器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重点在于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以及与电解液的适配程度。多孔炭电极由于低的生产成本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最优的选择之一。提升多孔炭电化学性能的难点在于针对不同电解液对孔结构进行定向调控与表面性质
相较于精馏、吸收和萃取等分离技术,膜分离具有能耗低、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在化工分离界日益受到关注。高分离性能、低成本分离膜是膜材料与技术开发的核心任务。膜材料的结构特性与分离体系的物化性质共同决定膜的分离性能。Linde Type A(LTA)和Faujasite(FAU)沸石膜因其结晶孔道结构规整、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和优异的抗污染性与亲水性,在渗透汽化分离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尤其适用
青年本是阳光的代名词,然而在以百度贴吧为代表的网络平台中,许多青年人却称自己为“老鼠人”,并将人生形容为“生活在下水道”。自称“鼠鼠”的青年群体在虚拟社群中依靠着制度化的话语实践建立起群体身份认同,并进行着游戏式的个人展演,通过集体行动表达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与不满。新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形态在百度贴吧中被塑造出来,以此折射出社会发展进程中青年个体的成长困境。
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快速发展,在气体分离领域广泛应用,但其制备过程的可持续性和分离性能的优异性往往相互掣肘,难以兼得,影响其规模化应用前景。作为有别于传统物质固、液、气三相之外的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CF),因其独特的相态而具有兼具类气体高扩散性和类液体高溶解性等多种特性,有望作为适宜的反应
随着“十四五”的开始,炼油企业步入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公共资源系统作为炼油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体装置的变化进行适配性优化和精细化管控变得愈加重要,这一举措是企业在节能优化深水区中实现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点。在公共系统中,胺液脱硫系统采用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吸收炼厂气中以H2S、CO2为主的酸性组分,作为炼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其他系统和装置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