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噪声污染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噪声污染的案件越来越多,全球噪声污染有增无减,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以及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噪声源不断出现,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并排的一大危害。但现行的噪声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已经跟不上环境的发展进程。我国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比较滞后,现行法律的一些条款规定不合理不严密,对法律义务的设定只规定了受害者的权利,却没有规定排污者的法律责任。由于噪音污染执法主体的不明确,导致民众对噪声污染的投诉无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互相推诿的现象经常存在。我国的环境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体制是环境保护行政主导,行政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比较大因此需要加强噪声污染的法律监督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法律责任过于原则,没有规定处罚的幅度。本论文的主要内容要点。首先分析我过噪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现状,以及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在立法规定,执法主体,监管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比较一下国内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制度。以便借鉴,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建议,完善相应的立法标准,完善执法主体,明确监管部门,和追究责任制度。最后是本论文的理论建议,首先是立法上的创新。把一些新出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低频噪声通过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而且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噪音源辩证分析制定出原则性的规定,便于进行以后的控制。各个不同地区要根据本地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以便弥补我国现行噪声污染法的原则性过强的欠缺,使之更具有有效性。再就是要将一些比较成熟的法律规定问题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增加一些明确的禁止性规定。监管体制的创新,目前的噪声监管体制不健全,力度不够,编织人员和执法能力严重不足,需要结合实际,做出相应的设计。最后是要进行法律思维观念的创新,除通过审批程序加强源头控制外,还要在金融机构和环保部门联手对噪音污染排放超标者实行限制贷款方面的联合控制。
其他文献
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房屋建筑在设计的同时逐渐融入了美学的设计元素,然而美学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何将美学规律更好的应用于房屋建筑设计中,是现阶段房屋建筑设计人员
生产管理的改革,一方面倒逼企业加大员工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劳动力素质,不少普通操作工转变为电脑操控员、设备维护工。另一方面,使公司免于过早陷入"用工荒"困境,逐渐告别劳动
国有煤炭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生产过程同时又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采用相对落后的采煤工艺及技术标准,我国煤炭工业的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和
湿地是具有独立特殊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同森林和海洋一起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的生态功能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
<正>本文简述了铝合金铸件在国内外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叙述了典型的汽车铸件及铸造工艺,并对中国的铝合金铸件在汽车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平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丝弦道,系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文以新编丝弦道《德孝情》的成功演出为例,阐述这一传统曲艺艺术已从抢救保护的起点,健步迈向普及、提高、
本论文以一年生香樟(Cinnamomum mphor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香樟分别在低温及盐胁迫下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探讨了香樟的反应特性,结果如下:1.低温胁迫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管理工作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其中单亲家庭学生的管理尤为棘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个体情感适应的差异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道路交通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升交通安全,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于2008年建成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
玫瑰糠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目前病因不明。其临床表现为先出现一上覆细小鳞屑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斑疹,即“母斑”,1—2周后,渐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多数形态相似的小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