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人们生活中就会有病痛、衰老和有限的生命等烦恼,保健养生便成为人们追求的永恒话题。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养生活动便已然形成,逐步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应运产生各种养生方法。与此同时,一大批思想家都开始对养生理论以及养生方法进行探究。在诸多养生学术思想中,对中国养生文化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便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养生观。历史在不断地更迭变化,社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我们对于老子养生观的理解也在进一步深化。我们要摒弃老子养生观中消极落后的观念,汲取其中积极合理的观念,结合当代社会的现状,不断创新、优化老子养生思想,从而使其更具普适性,更能被现代人所接受。当代社会,我们对于老子养生观的研究,有助于当代人树立正确的养生观;有助于解决养生误区等社会问题;有助于民族强盛和国家富强。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对老子养生观进行阐释。
第一部分论述了“养生”概念的界定以及老子养生观的形成背景。“养生”一词虽然不是老子首创,但《老子》一书中却出现了“摄生”“长生”等与“养生”有相同含义的词语。所谓“养生”,就是通过采取一系列养生措施,来维护身体的健康、长寿,对生命的延续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生命关怀。老子养生观是在前人的养生实践、老子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思想文化背景的条件下产生。
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老子养生观的内容。首先,阐述了“道法自然”和“形神兼养”的主要原则,道法自然是指养生要尊重自然规律,即遵从万物自然而然的发展规律。对此人不应该一味地追逐外物,这是与人之本性背道而驰的,要做到“自然无为”。形神兼养是指老子把外在的形体与内在精神作为养生的关键,并提倡注重“养形”和“养神”相结合。其次,探讨了老子养形的方法,主要从贵身重生和大患如身两个方面进行阐释,认为“形”是养生之基础。再次,阐述了老子养神的方法,主要有啬宝精气、养心止欲、致虚守静和尚柔不争四个方面,第一,老子从“精、气、神”方面出发,认为养神就是要保全精气,即啬宝精气;第二,在老子看来,生命的长寿之道在于养心,养心可以使生命全生、尽年,而养心之道的核心便在“止欲”,即养心止欲。第三,老子坚持把“道”作为最高养生意旨,而“虚”是“道”的一种表现状态,“静”则是“道”在宇宙万物中的具体呈现,虚静正是内在生命与外在环境的融合,所以老子把致虚守静作为天地万物的长养方法。第四,老子认为,生命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本,生命以一种柔弱的形态呈现于世人面前,所以,尚柔不争,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便成为了老子的长养方法。最后,老子阐述了其养生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就是坚持突破自我生命的局限,从而实现长生久视的养生境界。
第三部分对老子养生观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其当代价值。老子养生观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其独特的养生理论贡献;由于早期社会人们知识水平有限,思想观念的不成熟和科学技术的欠发达,老子养生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历史局限和理论缺陷。总而言之,老子养生观对后世道教和传统中医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并且对于当代社会有其独特的价值,即有利于树立悦生惜死的生死观、有利于缓解焦虑,提高受挫能力、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老子所提出的养生方法,至今仍不过时,仍然与当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完美切合,人们可以从中汲取适用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养生行为,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的价值。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对老子养生观进行阐释。
第一部分论述了“养生”概念的界定以及老子养生观的形成背景。“养生”一词虽然不是老子首创,但《老子》一书中却出现了“摄生”“长生”等与“养生”有相同含义的词语。所谓“养生”,就是通过采取一系列养生措施,来维护身体的健康、长寿,对生命的延续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生命关怀。老子养生观是在前人的养生实践、老子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思想文化背景的条件下产生。
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老子养生观的内容。首先,阐述了“道法自然”和“形神兼养”的主要原则,道法自然是指养生要尊重自然规律,即遵从万物自然而然的发展规律。对此人不应该一味地追逐外物,这是与人之本性背道而驰的,要做到“自然无为”。形神兼养是指老子把外在的形体与内在精神作为养生的关键,并提倡注重“养形”和“养神”相结合。其次,探讨了老子养形的方法,主要从贵身重生和大患如身两个方面进行阐释,认为“形”是养生之基础。再次,阐述了老子养神的方法,主要有啬宝精气、养心止欲、致虚守静和尚柔不争四个方面,第一,老子从“精、气、神”方面出发,认为养神就是要保全精气,即啬宝精气;第二,在老子看来,生命的长寿之道在于养心,养心可以使生命全生、尽年,而养心之道的核心便在“止欲”,即养心止欲。第三,老子坚持把“道”作为最高养生意旨,而“虚”是“道”的一种表现状态,“静”则是“道”在宇宙万物中的具体呈现,虚静正是内在生命与外在环境的融合,所以老子把致虚守静作为天地万物的长养方法。第四,老子认为,生命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本,生命以一种柔弱的形态呈现于世人面前,所以,尚柔不争,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便成为了老子的长养方法。最后,老子阐述了其养生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就是坚持突破自我生命的局限,从而实现长生久视的养生境界。
第三部分对老子养生观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其当代价值。老子养生观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其独特的养生理论贡献;由于早期社会人们知识水平有限,思想观念的不成熟和科学技术的欠发达,老子养生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历史局限和理论缺陷。总而言之,老子养生观对后世道教和传统中医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并且对于当代社会有其独特的价值,即有利于树立悦生惜死的生死观、有利于缓解焦虑,提高受挫能力、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老子所提出的养生方法,至今仍不过时,仍然与当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完美切合,人们可以从中汲取适用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养生行为,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