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为基础,综合利用测井、钻井、录井、取心、试油、地化等相关资料对定边地区富县组储层沉积相、储层特征、成藏主控要素等进行了研究。最后以油藏控制因素为判别标准,对有利区块进行了预测,取得以下主要认识与成果:(1)利用沉积旋回、地层厚度对比等方法,采用层拉平技术,对富县组地层进行了系统划分与对比。富县组地层为侏罗系早期沉积中河流下切及河谷充填式的沉积。在此期间,地层沉积对印支运动时所形成的古地貌起到填平补齐的作用。富县组沉积时期,宁陕古河道下切蚀深度大,切蚀的层位多。在定边地区宁陕古河通过的地带,最深处古河道切穿了长23直到长3地层,为下伏三叠系油气向上覆侏罗系地层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2)定边地区富县组沉积微相主要为辨状河流河道微相、洪泛平原微相。河道宽度为10~13km,其砂体主要分布在本区西部,逐步过渡到东部洪泛平原。河道砂体在平面上以条带状为主,局部地区河道发生合并与分叉,形成了辫状或网状形态,砂体受沉积微相控制明显。富县组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5%~17%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10×10-3μm2~65.23×10-3μm2的范围。(3)定边地区富县组储层砂体所受到的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度影响最大,压实-压溶作用共使得储层原始孔隙度减少约25%,孔隙度的损失率达到了68%;胶结作用对储层砂岩的影响相对较小,仅使储层的孔隙度降低了3%,孔隙度损失率约7%;溶蚀作用对改善富县组储层的孔渗性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使本区富县组储层砂岩的孔隙度由约11%提高到了约17%;晚白垩世以来,随着上覆地层的剥蚀,富县组埋深逐渐降低,晚期胶结作用对孔隙度影响不大。(4)本区的富县组储层在平面上的渗透率非均质性总体为强非均质。根据电测解释和大量的孔渗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同一河道所形成的砂体中,其储层物性由于其发育过程中的粒度、胶结物等的变化,在横向上储层的物性的变化也很大。由此导致储层的砂体在平面分布上以及物性上都有变化,从而使得储层的非均质性进一步增强。(5)在定边富县组地层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分析基础上,根据各砂层组砂体展布、构造特征,同时结合探井、评价井的测井解释、试油成果等综合分析,预测出两个有利勘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