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国家主张在农业方面建立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农业经营制度基础上,改变传统分散的农业经营经营方式。家庭农场是国家构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重点扶持对象之一,但因为没有明确规定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政界和学术界对此也没有形成共识,所以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扶持政策时,往往难以把握尺寸。对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难以形成一致意见的原因是农业是一个涉及内容广泛,影响因素众多的产业。本文尝试将农业按投入生产要素分为土地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四大类,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经营不同农业类别家庭农场的规模,具体衡量标准分别为种植经济作物的纯收益、外出劳务性务工人员的工资性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技术员工的净收入水平。鉴于家庭农场经营不同的农业类型,收入标准应该更趋科学、合理。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经营土地密集型农业的家庭农场的规模依不同的农作物而发生不同,经营水稻的规模为130亩左右,经营小麦的规模面积为120亩左右,经营玉米的规模面积为120亩左右,经营马铃薯的规模面积为20亩左右;经营劳动密集型农业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分为蔬菜种植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为15亩左右,水果种植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为10亩;经营资本密集型密集型农业的家庭农场的规模有不同的衡量单位,具体为经营设施农业的家庭农场规模为10亩左右,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的规模为30亩左右,养殖生猪的家庭农场规模为250头左右,养牛家庭农场的规模为25头左右;养羊家庭农场的规模需要进一步分类,肉山羊的养殖规模为230只左右,奶山羊的养殖规模为260只左右,毛山羊的养殖规模为125只左右;养殖家禽的家庭农场规模也需要视情况而定,肉类家禽的养殖规模需要达到25000只左右,蛋类家禽的规模需要达到10000只左右;经营技术密集型的家庭农场规模标准同样以种植面积来衡量。这一类型的典型是种植苗木的家庭农场,它的经营规模应在100亩左右。实际调查表明,各种类型的家庭农场规模要比本文得到的规模标准要大一些,但这并不影响本文的结论,可以将本文得出的家庭农场规模标准作为最低的规模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在实行家庭农场登记和提供政策扶持时可以有相应的参考标准。明确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后,本文提出了政府在扶持家庭农场方面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一是要增加对家庭农场的金融扶持,是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三是积极落实对家庭农场的补贴政策,四是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业务培训,通过这些措施,实现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顺利转型升级,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供有益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