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酮病是围产期常发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可严重地影响奶牛健康及牛场的经济效益,并制约奶牛业的发展。鉴于酮病对奶牛的严重危害,为奶牛酮病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研究在黑龙江省两个集约化牛场开展了奶牛酮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观测了不同剂量丙二醇对奶牛酮病的预防效果,为今后奶牛酮病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试验一、奶牛酮病的发病率调查。在黑龙江省两个集约化高产牛场(A和B)随机选择产后14-21d的年龄、体况和胎次相近的试验奶牛,A场在2012、2013和2014年分别为45头、31头和45头;B场在2013和2014年分别为30头和30头。根据试验奶牛血浆β-羟丁酸(BHBA)浓度,将试验奶牛分为酮病组及健康对照组,跟踪调查了奶牛酮病的发病情况、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并检测了两组奶牛的NEFA、GLU和AST等指标。结果显示:酮病发病率,A牧场三年依次为46.67%、16.13%和20.00%;B牧场两年依次为40.00%和23.33%。患酮病奶牛血浆中AST活性极显著地升高(P<0.01),与酮病的发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432,P=0.006);Ca、P的含量显著地降低(P<0.05),与酮病的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R=-0.603,P=0.024; R=-0.592, P=0.049);产后60-90d酮病组奶牛泌乳量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患酮病奶牛首次发情天数、输精次数和配种天数及产犊间隔显著地增加(P<0.05),并与血浆BHBA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R=0.338, P=0.029; R=0.306, P=0.049; R=0.423, P=0.011;R=0.360, P=0.021)。奶牛酮病与蹄叶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健康奶牛相比,患酮病奶牛平均每头在产后14-21d之间每天产奶净损失4.59元。试验二、丙二醇对奶牛酮病的预防效果。在黑龙江省某集约化奶牛场随机选取分娩当天年龄、体况和胎次相近的试验奶牛45头,分为试验组(I和II)和对照组(C),每组15头。试验I组分娩后灌服500ml丙二醇,II组分娩后灌服300ml丙二醇,时间在产后0、1和2天,每天灌服一次,对照组不灌服。结果显示:灌服丙二醇后13天,试验组奶牛血浆中BHBA含量极显著降低;灌服8天后,GLU含量显著升高,NEFA、AST含量显著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酮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奶牛输精次数、初配天数及配种天数奶显著地减少(P<0.05)。试验I组和试验II组相比,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通过决策树分析三组的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产后90天内灌服500mL丙二醇相对于不灌注获得的更大的净利润,差值达到5.31元/天/头。结论:高产奶牛酮病的发病率高,患病奶牛肝功酶活性异常,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均降低,给牛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灌服丙二醇会使奶牛酮病发病率明显地降低,并改善奶牛的繁殖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服500mL丙二醇会使奶牛获得更大的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