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SLO光学成像质量改进与视网膜高精度跟踪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shixiao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网膜是唯一可以进行无创观察及成像的人体深部结构,大多数视网膜疾病及部分全身系统性病变都将导致视网膜相关生理结构与组织发生改变,因此活体视网膜的高分辨率高对比度成像对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医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此外,通过对视网膜的高分辨率实时成像,可以持续跟踪与刺激视网膜感兴趣区域,对于研究人眼视觉功能与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自适应光学共焦扫描检眼镜(Adaptive Optics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AOSLO)借助于自适应光学技术(Adaptive Optics,AO)实时校正人眼像差,实现了视网膜高分辨率实时成像。然而,由于AOSLO对视网膜成像需要优先考虑人眼安全性,因此AOSLO对曝光功率有严格要求,其成像光能量较低,导致采集的视网膜图像存在低对比度与低信噪比的特点。另一方面,受人眼动态像差特性、波前探测精度以及变形镜校正能力的影响,AO无法完全校正人眼像差,残余像差将导致视网膜图像分辨率与对比度降低。这些因素使AOSLO的医学诊断辅助功能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眼底视网膜存在复杂抖动,AOSLO采集的视网膜连续图像帧之间存在帧间与帧内扭曲,使人们无法稳定观察与跟踪视网膜感兴趣区域,并使其应用也受到诸多限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2阶B样条函数(Basis Spline function)的快速波前复原算法,有效提高了波前复原精度。通过基于去噪预处理和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预估计的盲解卷积算法,显著提高了图像质量,为AOSLO的医疗辅助诊断夯实了基础。通过非线性尺度空间的特征算法与高阶多项式几何变换实现了AOSLO图像配准,基于该技术,完成了AOSLO图像多帧叠加平均,有效改善了图像质量;实现了误差小于0.5像素的视网膜感兴趣区域高精度连续跟踪以及视网膜感兴趣区域运动过程分析,为研究视网膜生理特性和人眼视觉功能及其工作机制提供有效手段。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在充分理解AOSLO成像系统及核心器件的基础上,给出了AOSLO成像数学模型并分析了人眼像差对AOSLO成像质量的影响。通过对人眼残余像差分布与人眼像差探测环境的分析,提出人眼残余波前像差探测存在抗噪性与局部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2阶B样条函数的快速波前重建算法。该算法通过具有平滑性与紧支撑特性的2阶B样条函数拟合局部波前,可以在保留局部复原能力的同时拥有更强的抗噪性,更适合于人眼残余像差探测。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提升了波前复原精度,使局部波前重建均方误差相较传统方法降低了约88%。(2)采用一系列图像处理方法,提高了AOSLO光学成像质量。目前普遍采用迭代盲解卷积算法增强图像,然而由于盲复原问题的病态性,这些算法鲁棒性差,易受噪声影响,同时也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为了解决传统算法鲁棒性差的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内容自适应的去噪算法对退化图像进行预处理。该算法通过分析图像不同结构同时稀疏编码误差分布,建立了基于内容自适应结构组的最优化去噪问题。实验表明,利用传统盲解卷积算法复原去噪预处理的图像,其复原结果的振铃效应得到了有效抑制,然而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仍待解决。针对传统盲解卷积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图像梯度空间的PSF估计盲解卷积算法。该算法在图像梯度空间中,通过PSF强度与梯度的稀疏分布先验模型约束迭代过程,同时将哈特曼-夏克波前传感器测得的点扩散函数作为精度约束项,显著提高了PSF估计精度。在得到PSF估计后,利用维纳滤波对去噪预处理的退化图像解卷积,得到最终复原图像。此外,为了分析PSF初始估计精度对算法收敛与复原效果的影响,本文通过传统Zernike模式法与第二章中提出的2阶B样条函数波前重构算法分别计算出PSF初始估计,并将它们作为盲解卷积算法输入。实验表明,将基于2阶B样条函数波前重建算法计算出的PSF作为算法初始输入能够显著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利用上述算法,对正常人眼视细胞层与神经纤维层图像以及病人眼图像进行复原。实验表明,相较传统盲解卷积算法,本文算法能够恢复更多图像细节信息同时进一步抑制噪声,有效地提高了AOSLO图像分辨率与对比度,为AOSLO的医疗辅助诊断夯实了基础。(3)提出利用基于非线性尺度空间的特征算法与高阶多项式几何变换配准AOSLO图像,实现了图像多帧叠加平均、视网膜感兴趣区域高精度连续跟踪以及视网膜感兴趣区域运动过程分析。首先,通过分析AOSLO视网膜图像在不同尺度空间中的特征分布,提出非线性尺度空间更适合提取AOSLO图像特征。因此,引入非线性尺度空间下的AKAZE(Accelerated KAZE,AKAZE)特征算法寻找AOSLO图像匹配特征点。得到匹配特征点后,需要计算几何变换模型参数以配准图像。为了寻找最优的几何变换,本文从视网膜运动模型出发,通过高阶多项式拟合视网膜运动过程,并得到对应的高阶多项式变换模型。通过观察不同多项式变换对多个数据集图像配准结果,经验选择出最适合AOSLO图像配准的多项式变换模型为4阶多项式变换。实际配准过程中,受帧间与帧内畸变影响,会出现靠近图像边界的匹配特征点缺失现象,因此本文提出优化AKAZE特征算法边界检测范围以寻找更多靠近图像边界的匹配特征点,并提出一种最大有效区域自动检测与分割方法,显著降低了图像配准误差。基于上述处理方法,本文完成了AOSLO图像的多帧叠加平均。实验表明,相较传统算法,本文方法显著降低图像噪声的同时使平均后图像保持更高的对比度。利用上述配准方法,本文还实现了误差小于0.5像素的视网膜感兴趣区域的高精度连续跟踪以及视网膜感兴趣区域的运动过程分析,为研究视网膜生理特性和人眼视觉功能及其工作机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现代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压缩系统设计(modern design)为了提升性能、缩小尺寸、减重、降耗,倾向于使用更轻薄的叶片设计、更小的叶片轴向间距、零部件更少的整体叶盘结构,这使得叶片更容易出现气动弹性问题。在压缩系统,尤其是风扇部件,颤振及由非定常流动诱发的叶片振动问题尤其突出。现有的研究中,大多数仅关注孤立转子的气动弹性表现,忽视了叶排之间的压力反射和干扰。本文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探索了级
水平轴风电机组大型化发展和复杂运行环境使叶片高度非定常的流动状态更加明显,叶片会经历动态失速过程,导致更高的升力损失和疲劳载荷,并使实际功率预测不准确,因此需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动态气动评估模型。然而,用于评估翼型动态气动特性的模型主要源于直升机螺旋桨的相关研究,在风力机的应用中并未得到充分验证。同时,出于提高叶片环境适应性和增功增效的需要,流动控制附件涡流发生器应用广泛,但目前缺乏关于考虑涡流发生
水泥工业作为能源、资源消耗密集型工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现阶段,我国水泥生产中排放氮氧化物的量约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10-12%,仅次于火力发电、汽车尾气。水泥窑炉NOx排放标准日趋严格,NOx超低排放是水泥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广泛采用的水泥脱硝技术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NOx排放标准。对于水泥工业而言,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中催化剂易失活、经
压气机气动稳定性是关乎发动机研制成败的关键技术问题。由于具有结构紧凑、零部件少、压比高、可靠性高等优势,离心压气机在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离心压气机压比的不断增加,给离心压气机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离心压气机流动失稳触发机理的认识,并对其进行调控,拓宽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对于提高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现阶段高压比离心压气机研究现状
化石燃料的清洁高效利用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航空事业快速发展,航空燃料的消耗量快速增加。当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并产生大量的碳烟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提高航空燃料的燃烧效率,降低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对实现化石燃料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航空燃料起源于20世纪中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多种类型的航空燃料被应用于军用和民用的航空飞机中。对航空燃
新一代航空发动机为达到高推重比、矢量推力、高效加力等目的,提高了压比、涡轮前温度、加力燃烧室进口温度和压力等。加力燃烧室参数向着更高进口温度、更低进口氧浓度、更大进口气流速度、更低阻力及更小尺寸重量等方向发展,这为加力燃烧组织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实现加力燃烧室内高效稳定的燃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稳定器的加力燃烧组织方法,将加力燃油从涡轮前或涡轮级间喷入流道,并在涡轮出口布置混合器,使燃油在穿越涡轮
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使得能源需求日益加大,使用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超临界CO2系统结构紧凑、效率高,在未来能源系统中应用前景广泛。作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换热设备的性能对整个系统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然而,超临界CO2在临界点附近剧烈变化的物性以及一些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复杂的通道结构,给换热设备的优化设计带来巨大挑战。因此,阐明超临界CO2在不同通道内的复杂流动换热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对于提高能源效率、更有效地调度和使用电力、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关于能源的合理安排和战略调度对我国未来能源行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再生能源、储能、互联器在区域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有关研究,为当地电力系统参与方的风险控制以及规避进行支持、也为市场政策的拟定方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对国家未来清洁发电目标的稳健实现具有战略布局意义。本文对2030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太阳能是最具有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但存在能量密度低、稳定性差等不足。太阳能光化学或热化学制燃料,能将不稳定、不连续的太阳能转化为燃料的化学能。然而光化学制燃料只能利用太阳能部分光谱的能量,效率低;热化学制燃料需先将太阳能全光谱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化学能,未考虑不同波段光能的能“质”差异。针对单一的光化学或热化学制燃料的不足,本学位论文围绕
超临界二氧化碳(CO2)布雷顿循环具有效率高、设备紧凑、工质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在核能、太阳能、余热利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CO2在临界点附近物性变化剧烈,这一特点对系统参数选取、控制、部件设计和实验具有重要影响。探究超临界CO2特殊物性对系统和压缩机的影响对设计高效、稳定的超临界CO2压缩机,提高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效率,实现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商业应用都有积极意义。为此,本文开展了超临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