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航天科学的发展使得卫星任务逐渐复杂,要求能够实时的处理星上载荷捕获的数据。本文以天文图像差异算法为例,在CPU-GPU异构嵌入式平台上开展了天文图像算法在轨实时处理研究。图像差异算法是时域天文学中用于搜索瞬态物体或识别具有时变亮度的物体的有效方法。通常天文图像差异法是通过拍摄同一观测区域的两幅对齐图像,计算两幅图像的一个空间变化卷积核,最后利用卷积核获得差分图像。通过系统地观察特定天空区域并追踪我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天科学的发展使得卫星任务逐渐复杂,要求能够实时的处理星上载荷捕获的数据。本文以天文图像差异算法为例,在CPU-GPU异构嵌入式平台上开展了天文图像算法在轨实时处理研究。图像差异算法是时域天文学中用于搜索瞬态物体或识别具有时变亮度的物体的有效方法。通常天文图像差异法是通过拍摄同一观测区域的两幅对齐图像,计算两幅图像的一个空间变化卷积核,最后利用卷积核获得差分图像。通过系统地观察特定天空区域并追踪我们感兴趣的目标,可以获得大量有价值的观测数据。在现代天文学研究中,先进的宽视野望远镜被大量引入到长期和连续的观测中,这些海量数据集在数据探测和处理上对星载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天文学领域海量数据趋势、提高算法的性能、满足在轨实时性处理的约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叠保存的频域天文图像差异算法。该算法根据时域卷积定理,将算法中最耗时的时域内的卷积相减运算转化为复杂度更低的频域内的乘加运算,并利用重叠保存技术提高了空间变换卷积核条件下该算法的计算效率,降低了内存占用。另外,针对天文学项目中实时图像差异算法的需要,本文根据天文图像差异算法中每个子区域计算相互独立的特点,分析了基于重叠保存的频域天文图像差异算法的异构并行加速可行性。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该算法在CPU-GPU异构嵌入式平台上的详细并行设计方案以及实现方案。最后利用数据并行、任务并行以及内存优化等相关策略,对整个算法进行了优化。经数据表明,与原天文图像差异算法相比,基于重叠保存的频域天文图像差异算法既能够对更大的图像子区域进行拟合,也能够在保证减影后的图像精度的情况下,减少1.26倍内存占用,降低1.91倍算法复杂度,使得整个算法的处理速度提高了 1.213到1.46倍。另外,本文比较了在CPU计算平台上和在CPU-GPU异构计算平台上改进后的天文图像差异算法的处理时间。相比于CPU平台,本文所提出的基于CPU-GPU异构并行的频域天文图像差异算法在处理速度上提高了 1.79到2.48倍,基本满足了该算法在轨实时性处理的约束。在此异构并行计算系统内,基于重叠保存的频域天文图像差异算法既可以满足深空探测任务对于快速、实时的要求,也可以满足星载计算机低内存、低功耗的目标,为实现航天器的在轨自适应科学探测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采用理想磁流体力学方程组(MHD)作为太阳大气动力学过程的控制方程组,定性数值模拟日冕物质抛射(CME)现象。首先,根据不同形式MHD方程组的特点,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数值算法。首次推广了无振荡、无自由参数格式(NND),把它应用于守恒形式的MHD方程组。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为了降低由磁场散度数值上不为零造成的Lorentz力误差,把磁场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势场,不随时间变化,另一部分为非
重力波和臭氧是中高层大气中研究的两大热门课题,本文分别从理论模式和仪器研制两方面对它们进行了研究。在第一部分的工作中,利用全隐欧拉格式和全球热层-电离层-中间层-电动力学环流耦合模式(TIME-GCM),对重力波的非线性传播及其在传播过程中对中高层大气中氧族和氢族成分和与之密切相关的OH气辉辐射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从对流层向上传播的重力波经历了产生、发展、饱和、对流产生直至破碎的非线性
空间天气研究涵盖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等物理性质不同的空间区域,空间灾害性事件的日冕-行星际过程是空间天气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基于磁流体力学(MHD)方程组的数值模型是研究该内容的有力工具,可以为近地空间天气变化研究提供科学输入。本文首先发展了日冕-行星际CESE模式(SIP-CESE Model),然后应用该模式模拟研究了1997年5月12日CME事件和1998年11月4-
近年来,卫星通信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通常会根据通信环境或者通信需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信号调制样式,同时卫星信号需要远距离传输,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信道效应的随机影响,这些都增加了卫星信号调制样式识别的难度。为了能够有效识别卫星信号的调制样式,并且考虑到星载计算机计算能力与存储空间的限制,本文研究了一种可嵌入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卫星信号调制样式识别算法,研究过程如下:(1)本文首先通过资料调研对信号调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应用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也变得愈发重要。无线网络由于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网络通信容易受到窃听、欺骗等恶意攻击,导致信息的泄露与破坏。传统基于加密协议的身份认证方法无法有效的应对窃听、身份伪造等恶意攻击。并且在结构简单、算力有限的物联网场景中很难采用复杂的算法验证身份。射频指纹因其稳定性与唯一性,可以有效的对设备身份进行识别,在物
借鉴国外的先进模式,吸取其成功经验,我们建立了一个热层大气动力学模式(Thermospheric Dynamic Model,简称TDM模式),研究太阳活动和地磁扰动对高层大气密度、温度和风场的影响。目前模式能够成功的模拟80-500km高度热层大气对太阳活动和地磁扰动事件响应的基本特征,得出不同太阳活动和地磁扰动条件下的稳定平衡风场;可计算出指定高度上的密度、温度等值线图和风矢量图、指定经纬度上
太阳质子事件是一种由太阳活动引发的有害空间天气现象,会将大量的高能粒子传播到近地空间,造成航天器故障,并且会对宇航员的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太阳质子事件的短期预报,对于航天活动的灾害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未来24小时内太阳质子事件发生情况的预报,提出了大量的方法。这些方法中普遍存在着虚报率较高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方法的预报模
本文对太阳风中的慢激波观测、磁云边界层的磁层响应以及磁云边界层中朗缪尔波活动现象三个方面作了初步观测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历史上太阳风中慢激波的观测非常少,利用WIND飞船的高分辨率磁场和粒子观测数据,我们严格证认了一例典型的慢激波事件,该慢激波正好位于某磁云边界层的前边界.该事件也是文献上首次和磁云相关的慢激波事件的报道.在证认慢激波事件过程中,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基于Rankine–Hugo
随着逐步突破和掌握载人飞船、航天员太空出舱、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等核心技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进入到了“三步走”战略的空间站阶段。未来,我国将在空间站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其中,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是毋庸置疑的重要研究方向。高温材料实验柜作为空间材料科学的综合实验平台,未来将承担至少数百个样品的科学实验。为保证将来空间科学实验的成功,每一个空间实验都需要反复地进行地基匹配实验。那么,面对如此高频次开展的
在空天领域,遥感图像处理一直在推进智能化发展,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等人工智能算法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算法。为适应未来更加复杂的任务场景,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发展迅速,星上系统需要实现卷积神经网络的快速部署,并且已经部署的卷积神经网络需要根据目标需求实现快速的优化迭代。目前星上系统广泛使用的硬件平台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