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重点研究和讨论柴平旋覆代赭汤联合雷贝拉唑共同对抗反流性食管炎(RE)的效果,探讨柴平旋覆代赭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规范化的辨证施治和精准诊疗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方法1、按标准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任顺平门诊及病房符合RE的患者50例,这些患者均经过食管24小时PH测定及食管压力测定后确诊为此病。对这些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2、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治疗组:柴平旋覆代赭汤和雷贝拉唑胶囊,中药一日一剂,早晚分服;雷贝拉唑钠胶囊一日一次,一次一粒,口服(早饭前),选用规格为20mg×7粒╱盒,中药和西药各服用6周。对照组:雷贝拉唑胶囊,服法同前,也服用6周。其本汤方的具体药物有:柴胡9g、黄芩9g、姜半夏9g、党参15g、厚朴9g、陈皮9g、旋覆花15g、代赭石20g、乌贼骨20g、生白术30g、枳实10g、生姜3g、甘草9g,(所选方药均来自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对临床常出现的其他症状进行随症加减,如:(1)胁痛者加元胡、川楝子;(2)腹胀、便干者加生白术、枳实;(3)便溏、四肢酸困者加佛手、芡实;(4)不思饮食、消化不畅者加鸡内金、焦山楂;(5)咽不利者加蝉衣、茯苓;(6)心烦、睡眠不佳者加远志、炒酸枣仁。这些加减变化在临床中非常多见,也很实用,疗效较好。同时叮嘱两组患者在六周的治疗期间要戒烟酒,禁高脂、高糖饮食,以及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其他过于刺激性食物。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生或加重与睡眠姿势有明显的关联,故病人的最佳的首选姿势是:朝向左侧,上身高于下身15度为首选姿势。每隔两周(第二周、第四周)复查,根据患者此时的症状在基础方上随症加减。3、在对50例患者进行全部的治疗及严格的录入数据后,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运用对应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1.研究纳入的50例病人中,对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得出P>0.05,数值无统计差别,具有比较性。2.在研究的全部患者中,将年龄分为20-30岁、30-45岁、45-65岁三个年龄段,逐一进行统计的分析处理后得出P>0.05,数值没有明显差别,具有比较性。3.在研究的50例病人中,将病程列为不足二年,二年至五年,大于五年三个等级,并计算出平均病程(月),分别统计人数后经统计学处理后P>0.05,数值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4.在研究的50例患者中,将两组的症状积分进行对比,其结果为P<0.05,统计学有显著差异,证明治疗后在缓解病人的症状方面要好于对照组。5.在研究的50例患者中,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胃镜结果进行比较,其结果为P<0.05,统计学有显著差异,证明对治愈食管黏膜的炎性病方面要好于对照组。6.在研究的全部患者中,对照组经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2%,其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本文主要讨论柴平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疾病的效果,及是否为安全可推广的方剂。同时联合西药雷贝拉唑共同在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或消除食管的黏膜炎症、减少此病的复发等诸多方面均有显著疗效,并且通过与对照组的分析发现,本中药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