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胜昔格达层中软沉积变形构造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19910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沙江中游地区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在江两岸常见有湖相沉积物分布,据前人研究结果与野外地层观察分析,此套湖相层年代可能是早-中更新世,根据地层特征将此套地层划为昔格达组。此次研究在金沙江中游涛源镇地区的湖相沉积物中发现有大量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地层变形强烈,规模庞大。本文主要对研究区内的6个软沉积变形构造发育剖面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剖面地层主要为中细砂、粉砂、粘土,软沉积变形构造主要有无根断层、液化粘土团块、褶曲等。软沉积变形构造剖面中均可见有厚层-巨厚层的中细砂层,研究剖面砂层中发现有明显的液化现象,如包裹有大量的粘土碎屑、发育流砂通道现象。经分析研究剖面中发现的断层、粘土团块、粘土层褶曲构造的发育均与液化砂层有关。各剖面间的变形构造无延伸对比性,变形特征混乱,无明显受力方向,结合上述剖面中的砂层液化及粘土层变形特征,推测剖面中的变形构造应主要是由于砂土液化作用形成。液化砂层厚度及变形强度决定了粘土层的变形程度。本文通过剖面中软沉积变形构造特征分析结合多方面地质条件对可能的触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研究区所处地貌位置及地层沉积环境特征,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资料,排除了滑塌作用、湖浪、冲积作用、洪积事件、火山作用、冰川作用、冻融作用触发研究区变形作用的可能性。由于研究区内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地震是大规模液化作用的一个主要触发因素,因此认为地震作用可能是引起研究区内强烈液化变形的主要触发因素。据前人通过软沉积变形构造及液化厚度与地震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造成研究剖面中软沉积变形构造的古地震震级可能超过7级。
其他文献
我国水电事业蓬勃发展,推进各类相关技术日益成熟,如何确保水电站水力瞬变过程的安全,始终是水电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建立湘河水电站输水发电系统仿真模型,计算分析
神经系统的每个功能区域由数百万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的动力学可以通过与相邻神经元的耦合来调节。迄今为止,人们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混沌系统模型来研究神经元的动力学。电突触和化学突触通常用于连接神经元以达到同步。同样的,通过线性电阻进行电压耦合可有效实现混沌电路之间的同步。此外,一些由噪声驱动的无耦合的振荡器之间也可以实现系统间的同步。首先,本文研究了一类初始值敏感含有记忆项的系统在噪声驱动下的同步
目的:探求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20-40ml)三种治疗方式疗效评价对比及预后相关性研究,为日常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依据,目的在于
CdS因其直接的光学带隙(室温下2.42 eV)、低电阻率、高吸收系数、高光导率、高电子亲和力和高化学稳定性等性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光催化剂和压电器件等光电子领域。CdS还因其是稀磁半导体的主要载体而被广泛应用于超敏感磁场传感器、磁光和高速计算存储器等领域。如何提升CdS基半导体材料的所需特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VASP 5.4.4程序包系统地研究了过渡金属(Sc,Ti,V,C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新能源在电网中的并网容量和发电容量都在迅速增加。一方面,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大了清洁能源的应用,逐步实现能
地下盾构隧道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高含水率泥浆,由于泥浆中含有膨润土及泡沫剂等高分子添加剂,具有高含水、低渗透、塑流性强等特性,在其运输中容易出现抛撒滴漏等环境污染问
目的:通过丹参素干预C57BL/6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早期模型,探讨丹参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小鼠抑炎性因子TGF-β和促炎性因子IL-6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80只C57B/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丹参素组。对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于术前48h、24h,术后即刻、术后12h腹腔注
稀有己酮糖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高血糖和免疫抑制作用等生理功能,在食品和制药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建立一个高效、低廉的稀有己酮糖合成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将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来源的酸性磷酸酶PhoN-Sf应用于稀有己酮糖合成体系,为稀有己酮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的目的是建立以甘油为唯一碳源,通过多酶级联反应合成一系列稀有己酮糖的方法。磷酸二羟基
白光LED由于具有节能、耐用、环保、响应速度快等特点,被誉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在现在农业、光信息无线传输、日常生活等光照领域具有十分宽广的前景。各个国家非常重视LED的发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跨文化交际日益密切;在跨文化交际中,翻译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本翻译实践报告基于俄文版《中国通史》第七卷(节选)的翻译实践活动开展,记录、分析和汇总了译者在历史题材文本的俄汉翻译过程中的个人见解和思考、积累的经验以及遇到的难题。俄文版《中国通史》是已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齐赫文斯基主持编写的中国历史巨制,参与编写者几乎囊括了俄罗斯当今所有的汉学家。第七卷为中华民国史,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