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额尔古纳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是东北地区甚至全国重要的有色、贵金属及铀成矿带。论文以板块构造理论及热液型铀成矿理论为研究的学术思路,将研究区内构造演化与火山活动联系起来,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额尔古纳地区区域构造特征、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中生代热液型铀矿成矿条件等科学问题。通过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对研究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构造单元划分、构造演化等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研究区位于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额尔古纳中间地块上,具明显的基底和上叠双层结构特征;研究区属于额尔古纳前寒武纪中间地块上的满洲里-额尔古纳断隆带,在中生代经过火山-沉积作用形成了火山沉积塌(断)陷盆地;研究区地质构造发展和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前中生代基底构造演化期、早中中生代盖层构造演化期、晚中生代-新生代伸展裂陷构造演化期三个演化期。
2.对工作区中生代火山喷发旋回及火山-沉积盖层进行了初步划分。将本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划分为塔木兰沟、上库力、伊列克得三个火山旋回、八个火山喷发期(亚旋回)和两个喷发间歇期;中生代火山-沉积盖层划分为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吉祥峰组、七一木场组、木瑞组、上库力组和下白垩统伊列克得组。
3.对工作区内的铀矿化类型、矿化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本区的铀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根据工作内目前所发现的铀矿化,概括为两种建造(基底、盖层)、五种矿化类型(花岗岩内部、花岗岩与老地层接触带、盆地内部硅化带、盆地内部断裂破碎带、盆地内部火山机构)。含矿岩石具有多层位、多岩性特点。本区铀矿找矿应主攻四种矿化类型:基底花岗岩中构造破碎带、火山沉积岩盖层中层间破碎带、次火山岩体内外接触带、寒武系变质岩与基底花岗岩接触带。
4.对研究区内热液型铀成矿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国外邻区产铀火山盆地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构造条件、基底条件、中生代火山岩盖层条件、中生代火山岩铀含量及铀钍演化特征、火山活动的热液改造成矿条件、热液蚀变条件等的研究,认为本区具备了热液型铀矿产出的基本条件,应加大找矿力度,有望实现铀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5.根据热液型铀成矿预测准则,在研究区内预测铀成矿远景区五片,分别是:上护林盆地西北部(93401-HF3一带);向阳屯盆地东南部(90501-4513矿化点一带);上护林盆地92401及以北地区:向阳屯盆地431矿化点及周围;建设屯盆地85707-85719异常带。为下一步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