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发展公民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与规划未来教育的重要议题,是各国进行教育改革与探索的核心内容。理解科学本质作为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科学教育领域得到重视,而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学生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应通过科学课程与教学的实施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我国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科学本质理解情况的研究不多见,尤其是小学阶段,鲜有研究能够展现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具体情况和表现特征。本研究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公民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与规划未来教育的重要议题,是各国进行教育改革与探索的核心内容。理解科学本质作为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科学教育领域得到重视,而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学生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应通过科学课程与教学的实施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我国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科学本质理解情况的研究不多见,尤其是小学阶段,鲜有研究能够展现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具体情况和表现特征。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有关科学本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法、德尔菲专家问询法、调查研究法等,从理论上探讨小学生所能理解的科学本质相关内容,建构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基于此,设计测评工具,调查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情况,分析其表现特征。与此同时,对影响小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建立影响因素模型。本研究拓展了我国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关于科学本质的研究视野,以期促进小学科学课程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本质的教学实践。绪论部分重点介绍了本研究的来龙去脉,从研究的背景出发,明确了研究的问题所在以及研究意义,对科学本质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基于此进行研究设计,确立研究的内容、思路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等。第一章分析了国际科学教育领域中的科学本质主要内容。运用文本分析法,分析了美国、OECD、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以及中国等研制的核心素养框架,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韩国、新西兰和中国等七个国家的科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以及国际科学教育大型测评项目(PISA、TIMSS和NAEP)的测评框架,聚焦小学阶段科学本质相关内容,明确了科学教育领域重点关注小学生对科学本质哪些内容的理解,科学本质内容如何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呈现,大型测评项目主要测评科学本质的哪些内容等,为本研究开展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建构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章建构了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初步建构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运用德尔菲专家问询法,对初步建构的模型进行修正,最终达成专家共识,确立了基于大概念的理解模型。研究建构的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包含4个大概念,分别是大概念1:科学可以解释自然世界的各种现象;大概念2:科学知识的产生要基于证据,且需要随着新证据的发现而不断修正;大概念3: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其方法和程序是多种多样的;大概念4:科学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应用科学于工程和技术能造福人类社会,但有时也会产生危害。每个大概念下分别包含若干内容指标,共计12个。第三章对我国小学生关于科学本质的理解情况开展测评。测评工具主要借鉴国际科学教育领域测评小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经典工具,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实际情况以及我国传统文化背景,对工具进行合理改编,运用项目反映理论中的Rasch模型,进行数据与模型的拟合分析,检验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针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小学生开展测评,研究样本为上述地区9所小学的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共计825名小学生,其中四年级410人(男生202人,女生208人),六年级415人(男生216人,女生199人),有效问卷为761份。结果发现,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且发展不均衡,但与国际相关研究结果相比,我国小学生的理解水平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六年级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水平显著高于四年级小学生;不同水平学校的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整体理解水平有差异。与此同时,研究依据小学生的回答归纳分析其对各个大概念具体指标的理解表现出的特征。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影响因素。研究从学校、家庭、个人与社会等方面确立主要因素,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学生科学本质理解水平的影响,并从学校科学教育、家庭教育、同伴效应和社会作用等四个方面建构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别进行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学生科学本质理解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也较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科学教育、家庭教育、同伴效应和社会作用四个因素中,学校科学教育对小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同伴效应通过学校科学教育产生的中介效应对小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教育和社会作用未产生显著影响。第五章是研究结论、启示与反思。对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以及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并探讨了研究给小学科学教育所带来的启示,同时对研究的整体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研究的创新点以及存在的局限。
其他文献
采用三种秸秆(水稻、小麦、玉米)制成的生物炭,每种生物炭用量为100、400、1 200 g,配施300、600、900 g的氮肥,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设置空白对照,共10个处理,施肥后分析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鼓节竹的出笋量、成竹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对各处理进行综合分析.不同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处理下的鼓节竹发笋末期出笋量、成竹率和叶绿素含量相比于对照均
竹子的高速生长主要发生在无枝无叶的笋期,并对水分需求巨大。水分不仅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而且水分转运可促进光合产物、矿质元素、生长激素等物质流动。竹子夜间主要由根压驱动水分转运,但在日间尤其是下午根压基本为负值,明确竹笋日间蒸腾作用发生机制及其对水分运输的影响对竹林培育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不同伸长阶段的慈竹(Bambusa emeiensis)笋为材料,研究了茎秆和竹箨的气孔特征、气孔导度与蒸腾速
为了获得一种制备高纯度黄芩素的新工艺,试验对黄芩药材中黄芩苷自身酶解条件以及大孔树脂对黄芩素提取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酶解条件,然后通过考察5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黄芩素的吸附率及解吸率,得出最佳提纯树脂,确定提取工艺后进行中试,得到的成品用核磁共振仪进行结构的鉴定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含量的检测,并计算纯度。结果表明: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酶解条件为粉碎至50目,20倍量水,
7月7日,全新一代、世界最大集装箱船"现代格但斯克"轮靠泊厦门海沧港区嵩屿集装箱码头,标志着厦门港正式进入"单船2.4万标准箱"新时代。海沧边检站为"现代格但斯克"轮开启"丝路海运快线"全速作业模式,助力装载有衣服鞋帽、机电产品、数码产品等商品的近3000个标准箱运往"丝路海运"沿线各国。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在线学习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然成为当前多元化多层次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尽管在线学习具有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行为自主化、交互形式多样化、教学时空自由化等诸多优点,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比传统教育更为普遍的学习效率低下、低保持率和高辍学率问题,而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投入水平是获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传统学习情境下,教师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投入进行测评及时发现问题
班级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单位,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中最主要的环节,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平台。根据农村高中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而形成的个性特征,结合访谈发现农村普通高中班级管理中所面临的现状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沟通,尊重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班级归属感,强化学生集体意识,着重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优化班级管理等策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坚持立德树人。
目的:评价三伏贴治疗女性寒湿痹阻型膝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亚组分析,将82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取两侧内膝眼、犊鼻、足三里6穴共贴敷10次,每4 d贴1次,每次30 min~1 h。选取其中71例女性患者的数据进行亚组分析,对比两组女性患者贴敷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年龄均衡且治疗前血沉可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
教育公平是教育政策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政策价值追求,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出台了诸多特殊性与优惠性兼具的原住民教育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之下,原住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论文以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的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为考察对象,以各时期原住民教育所面对的冲突以及政策的协调应对为研究主线梳理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结合当下原住民各级各类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考察了基于种族身份和宗教身份的民族宗教隐性偏见。这些偏见影响了人们的社会身份,不宽容倾向与政治偏好。本研究还探讨了宗教信仰和种族在社会身份建构中的作用。此外,研究人员通过构建中介模型考察了政治偏好中的民族宗教外显-内隐偏向的联系。一共分为四个研究。第一项研究使用了 IAT范式,共有225名被试(女性占62.7%;平均年龄为23.84);第二项研究探究了内隐-外显民族宗教偏见的影响,
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作为现代抗肿瘤的最新型疗法而备受关注.本文在第二、三、四章中研究了一类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nti-PD-1的肿瘤免疫模型.首先,当不加治疗时,对肿瘤分别具有指数型和logistic型增长率的肿瘤免疫相互作用模型,我们研究了系统的全局动力学.其次,我们考查了时滞因素对logistic型肿瘤免疫模型的影响,证明了模型会产生Hopf分支,也即,时滞会导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