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获得一种制备高纯度黄芩素的新工艺,试验对黄芩药材中黄芩苷自身酶解条件以及大孔树脂对黄芩素提取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酶解条件,然后通过考察5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黄芩素的吸附率及解吸率,得出最佳提纯树脂,确定提取工艺后进行中试,得到的成品用核磁共振仪进行结构的鉴定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含量的检测,并计算纯度。结果表明: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酶解条件为粉碎至50目,20倍量水,
【基金项目】
:
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82102210531;152102210223;172102310425);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230041022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获得一种制备高纯度黄芩素的新工艺,试验对黄芩药材中黄芩苷自身酶解条件以及大孔树脂对黄芩素提取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酶解条件,然后通过考察5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黄芩素的吸附率及解吸率,得出最佳提纯树脂,确定提取工艺后进行中试,得到的成品用核磁共振仪进行结构的鉴定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含量的检测,并计算纯度。结果表明: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酶解条件为粉碎至50目,20倍量水,水解时间为12 h,水解温度为50℃。DM130型号树脂为最佳提纯树脂。通过中试,从10.000 kg黄芩药材中获得黄芩素成品0.389 4 kg,经HPLC法测量并计算,纯度为98.6%,核磁共振仪鉴定成品确定为黄芩素。说明与传统黄芩素的提取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环境污染小,而且所得黄芩素的纯度高,具有大规模推广的价值。
其他文献
为探明不同筇竹林土壤肥力状况,对筇竹林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大关县4种类型筇竹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pH值、CEC、有机质、全氮等肥力指标,对不同林分土壤肥力指标进行诊断,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壤单项肥力和综合肥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4种筇竹林分土壤单项肥力指标均存在差异,不同土层间,除CEC、全钾、全磷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4种筇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快速提升,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有效减少肥胖,文章从健康促进的视角,就户外运动对青少年肥胖群体的影响展开了分析,认为户外运动有良好抑制青少年肥胖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户外运动大多为有氧运动,有良好的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对运动的兴趣,从而增大其运动量;可使青少年远离电子产品,减少屏幕前的久坐时间;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减少其对不健康食品的摄入。综上
为分析KCO家族基因在筇竹钾运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筇竹实生苗(2年)为试材,利用RACE技术,克隆出KCO家族基因,命名为QtKCO1 (基因登录号: MT078981),并分析其表达特征。结果表明,QtKCO1基因全长为1 502 bp,开放阅读框为1 041 bp,编码347个氨基酸。QtKCO1具有5个跨膜区域,且与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的同源性最高
“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国省道提质升级和瓶颈路段建设的要求,考虑节约经济投入、减小施工周期和提高公路交通量承载能力等客观要求,对已有公路进行改扩建是非常实用的技术举措。根据高速公路以往的拓宽经验,对原有路基进行加宽,新填筑的路基将与老路基产生相互作用,在施工期与工后运营阶段产生差异沉降,对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预测和处治方法的优化是高速公路拓宽问题的工程关键。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改扩建工
水富市是昭通市筇竹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通过对水富天然筇竹林随机布设样方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乔木林郁闭度对筇竹地径和高度、密度和分布的影响。最适宜筇竹生长的乔木林郁闭度是0.3~0.4之间,乔木林郁闭度对林下筇竹的地径和高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林下筇竹的密度有显著影响。
2020年5月,云南省大关县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大关县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地处乌蒙山区的大关县摆脱了绝对贫困,迈向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大关县从1989年开始就与西南林业大学建立了割舍不断的校地合作情缘。31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双方通过多种形式的携手合作,共同聚焦大关县丰富的生态资源,使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让绿水青山变
"艺术歌曲"作为一个声乐体裁概念,所指陈的对象在欧洲已逐渐成为历史,在中国也经历了百年历史,并不断展现出新的形态,以致既有"艺术歌曲"的概念越来越不能描述其新形态而归于失效。于是理论界便不断修改"艺术歌曲"的定义,扩大其内涵和外延,力图使其具有对新形态的表述能力。这种修正或再定义使"艺术歌曲"最终成为独唱歌曲或抒情歌曲的代名词,所指陈的对象也越来越广泛。"艺术歌曲"指陈的对象是有边界的,必须与特定
采用三种秸秆(水稻、小麦、玉米)制成的生物炭,每种生物炭用量为100、400、1 200 g,配施300、600、900 g的氮肥,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设置空白对照,共10个处理,施肥后分析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鼓节竹的出笋量、成竹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对各处理进行综合分析.不同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处理下的鼓节竹发笋末期出笋量、成竹率和叶绿素含量相比于对照均
竹子的高速生长主要发生在无枝无叶的笋期,并对水分需求巨大。水分不仅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而且水分转运可促进光合产物、矿质元素、生长激素等物质流动。竹子夜间主要由根压驱动水分转运,但在日间尤其是下午根压基本为负值,明确竹笋日间蒸腾作用发生机制及其对水分运输的影响对竹林培育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不同伸长阶段的慈竹(Bambusa emeiensis)笋为材料,研究了茎秆和竹箨的气孔特征、气孔导度与蒸腾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