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列汉诺夫最早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俄国,并应用到文艺理论研究中。他坚持“为社会而艺术”,认为艺术应当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强调艺术的功利性先于审美性。普列汉诺夫的现实主义艺术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末传入中国,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大力倡导,并将普列汉诺夫的现实主义艺术思想用于中国的文艺理论实践,成为当时中国文艺思想的理论基石和批评基础。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思想在三十年代中国的传播达到高潮。此后由于苏联对普列汉诺夫的政治问题进行了“清算”,加之中国的革命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因此,中国这一时期对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思想研究相对沉寂,直到建国以后才有学者继续研究与探讨。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思想在三十年代中国的传播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因此,论文选取三十年代这个时段对普列汉诺夫现实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现状、基本内容与现实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分析普列汉诺夫现实主义艺术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征。主要内容体现在艺术概念的解读、艺术功能的诠释和对纯艺术理论的批判三个方面,重要特征从审美创作与接受的社会性特征和文艺批评的客观性特征两个部分论述总结。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普列汉诺夫现实主义艺术思想传播原因与传播过程。从社会背景和思想的融合角度阐述传播原因,从版本的译介和出版发行的角度梳理传播过程。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普列汉诺夫现实主义艺术思想对鲁迅、瞿秋白和冯雪峰的影响。这部分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在分析选择这三位具有代表性人物原因的基础上,分别论述鲁迅、瞿秋白和冯雪峰对普列汉诺夫现实主义艺术思想不同角度的理解。第五部分进一步评价普列汉诺夫现实主义艺术思想在三十年代传播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能够更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