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fat, Nanofat, SVF-Gel改善BALB/c-裸鼠皮肤光老化损伤的对比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x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人体皮肤老化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其中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所致的日光性老化是皮肤老化中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皮肤老化,尤其是面部老化的方法包括光电技术、外用生物及合成性药物、肉毒毒素及胶原蛋白等注射类产品。随着脂肪移植技术的普及以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在再生医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应用脂肪组织及其相关移植物促进皮肤组织再生的报道也日益增多。通过抽吸自体脂肪,术中快速制备可用于填充皮下浅层及真皮层以更好地促进老化皮肤再生的相关脂肪移植物得以开发,包括有Microfat为代表的颗粒脂肪、Nanofat为代表的乳化脂肪和以SVF-gel为代表的乳化脂肪浓缩物。上述三种脂肪移植物直径颗粒均较小,可通过尖细针进行浅层以及精细部位的填充,已应用于面颈部皱纹、痤疮后瘢痕等方面,起到改善瘢痕质地、皮肤弹性和色泽的作用。但体外机械加工处理会使脂肪组织的结构和成分发生较大变化,造成三种脂肪移植物的生物学性状不同,在促进皮肤年轻化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因目前尚无系统性对比研究三种脂肪移植物在促进老化皮肤再生方面的差异及其优缺点,介于此,本研究首先拟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三种脂肪移植物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含有的细胞成分进行表型鉴定,对三者含有的ASCs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进行比较;其次通过动物体内实验,以紫外线(Ultraviolet,UV)模拟太阳光照射BALB/c-裸鼠光老化皮肤为模型,将三种脂肪移植物移植于裸鼠背部皮下浅层及真皮内,观察移植物的体内转归以及其对光老化皮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脂肪相关移植物促进光老化皮肤年轻化提供理论依据及优化方案。研究目的1.通过对Microfat、Nanofat及SVF-gel三种脂肪移植物的宏观和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对其成分进行鉴定,并对各自含有的ASCs在增殖和多系分化能力方面进行比较,明确三种脂肪移植物的生物学特点;2.探索如何通过UVA+UVB模拟太阳光照射建立良好的裸鼠光老化皮肤损伤模型;3.探讨Microfat、Nanofat及SVF-gel三种脂肪移植物在改善皮肤光老化损伤的作用效果及其可能机制。研究方法和结果1.Microfat、Nanofat、SVF-gel 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通过临床吸脂获取人体脂肪组织制备Microfat、Nanofat和SVF-gel,计算三者的制备率,通过对上述三种脂肪产物移植物进行钙黄绿素-AM(Calcein-AM)/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组织切片 HE 染色、Masson染色、DAPI+Perilipin+vWF免疫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三种脂肪移植物的活性和形态结构。通过胶原酶消化法提取三种脂肪产物含有的SVF细胞,行:①Muse细胞计数检测细胞活性和产量;②流式细胞仪分析SVF细胞中ASCs(CD31-CD34+CD45-)和 ECs(CD31+CD45-)所占比例;③应用 CCK8 法测定P1代ASCs的增殖能力;④ASCs体外行成脂、成骨和成软骨诱导培养,通过 q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三系分化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三种脂肪移植物在制备率上,Microfat与Nanofat明显高于SVF-gel。大体观察Microfat呈淡黄色细颗粒状,Nanofat呈米白色乳状,SVF-gel介于Microfat与Nanofat之间,三者均能顺利通过27G锐针进行移植。通过AM/PI染色、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及荧光染色、电镜等多种方式观察到:Microfat呈颗粒状,具有“葡萄串”样的微观结构,相对保留了完整的脂肪组织结构和具有活性的成熟脂肪细胞;经机械性乳化后,Nanofat的脂肪组织结构完全丧失,成熟的脂肪细胞被完全破坏,细胞外基质成碎片化混悬于大量的油脂中;SVF-gel的脂肪结构破坏较Nanofat轻,保留了少量具有活性的成熟脂肪细胞,经油脂的去除过程浓缩了细胞外基质和SVF细胞。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提取三种脂肪移植物中具有活性的SVF细胞进行计数,其中SVF-gel组中最多、Microfat组中次之、Nanofat组中最少,三者差异明显;经流式细胞仪鉴定SVF细胞中含有的ASCs亚群比例,Nanofat和SVF-gel组中多于Microfat组,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亚群的比例三组并无统计学差异。同时我们考虑经机械乳化过程是否对ASCs的生物学性状产生影响,我们选取ASCs传代培养P1时间点测定了其增殖和三系分化能力,结果显示三组均有良好的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能力、以及细胞增殖能力,三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2.紫外线照射诱导BALB/c-裸鼠皮肤光老化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取6周龄BALB/c-雌性裸鼠,装入鼠笼中置于紫外线(Ultraviolet,UV)灯箱下,进行UVA+UVB模拟太阳光联合照射,依据所测辐照强度每次以1个最小红斑剂量(Minimal Erythema Dose,MED)的 UVB 和 10 倍于 UVB 的 UVA进行照射,每周照射6次连续12周。采用Bissett视觉褶皱量表进行大体评分,硅橡胶皮肤印模采用Visioline VL650进行拍摄,软件分析计算皱纹平均深度及皱纹总面积;组织切片行HE、Masson及改良Weigert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结构变化、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变化;皮肤组织行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电镜观察皮肤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行免疫荧光及qPCR检测皮肤组织中MMPs的蛋白表达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BALB/c-裸鼠共行UVA+UVB联合照射12周后成功建立了光老化损伤的皮肤模型。与未UV照射组比较,UV照射组背部皮肤出现了明显的组织病理变化:大体观见皮肤弹性变差、横向皱纹加重、表面粗糙脱屑;Bissett视觉量表评分、皱纹总面积和皱纹平均深度均明显增加;扫描电镜观察胶原纤维排列稀疏紊乱、分布不均匀,弹性纤维及网状纤维成无序状分布,表现为丝状、团块状,各纤维成分相互缠绕;组织学HE、Masson及改良Weigert染色观察真皮层蓝染的成纤维细胞核密度减少,真皮层胶原纤维稀疏、排列紊乱,真皮层中横向排列的成熟弹性纤维断裂、扭曲,堆积于皱纹两侧沟壁,而表皮基底层与真皮乳头层的锚纤维大部分消失,毛囊、汗腺以及皮下脂肪组织轻度萎缩,皮肤层厚度下降;测量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MP-9、MMP-1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qPCR检测MMP-9、MMP-1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亦明显升高。3.Microfat,Nanofat,SVF-gel改善BALB/c-裸鼠皮肤光老化损伤的研究方法:从健康吸脂患者获取颗粒脂肪制备Microfat、Nanofat及SVF-gel,以皮肤光老化损伤的裸鼠为模型,将三组脂肪移植物移植于裸鼠背部皮下浅层及真皮层内(27G锐针),移植PBS为对照组。于术后观察裸鼠背部皮肤变化;8周取材,行组织学HE染色观察皮肤结构变化、测量皮肤层厚度、评估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纤维化程度;Masson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真皮层胶原纤维分布情况、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所占皮肤总面积及其比值;测量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改良Weigert染色观察弹性纤维变化;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皮肤层组织细胞的增殖情况;Perilipin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脂肪组织脂肪活性情况;通过电镜观察皮肤组织微观结构变化。结果:移植后观察皮下移植物逐渐变小、颜色变浅;各组皮肤表面粗糙程度及脱屑均有减轻,色泽由灰暗逐渐变为正常,各组皮肤表面观并无明显差异。移植8周后取材观察三组移植物的体积部分吸收,其中Microfat成活较好,Nanofat仅残留少量油脂成分,SVF-gel组中脂肪成活较差。与对照组比较,HE染色观察Microfat,Nanofat和SVF-gel组中皮肤层均无明显增厚;在皮肤层及移植物内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其中以Nanofat组中最为明显,SVF-gel组次之、Microfat中最少;Nanofat组中移植物纤维化,未见有成活脂肪细胞,可见巨噬细胞吞噬坏死组织后形成大量的泡沫细胞,SVF-gel组中移植物大多数形成纤维化包块,可见少量具有结构的脂肪细胞,Microfat组可见移植的脂肪组织结构完整,经perilipin染色可观察到大量具有活性的脂肪细胞。Masson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到对照组中真皮层蓝染的纤维组织较为稀疏,排列不规律,可见断裂及卷曲;Microfat组中真皮层纤维组织致密,成波浪束状样均匀分布;Nanofat组及SVF-gel组中由于深层炎性细胞浸润诱发组织纤维增生,皮肤纤维组织分布致密但失去了正常结构。通过天狼猩红染色在偏振光下分析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总和所占皮肤层面积,Nanofat组与SVF-gel组中最多,Microfat其次,对照组最少,这与各组皮肤中检测的羟脯氨酸含量相一致。但与Microfat组比较,Nanofat组与SVF-gel组中Ⅰ型胶原纤维所占面积比值相对较少,而Ⅲ型相对较多,Ⅰ型/Ⅲ型比值降低,表明组织发生了纤维化。通过改良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观察对照组真皮层内仍有较多变性、断裂堆积的弹性物质,而在实验组中均明显减少,可见有新生弹性纤维生成,其中Microfat组真皮层内可见较多锚纤维成树枝状垂直于真皮乳头成或毛囊腺体分布,而Nanofat组及SVF-gel组中在真皮网状层形成大量无序状分布的细小新生弹性纤维。为评估三组移植物对组织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到Microfat组,Nanofat组及SVF-gel组在皮肤层中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在移植物内,Nanofat组及SVF-gel组由于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DAPI及PCNA荧光呈强阳性表达。研究结论1.Microfat、Nanofat及SVF-gel均可通过细小锐针行皮肤层内注射移植,但三种移植物在大体观、微观结构、含有的细胞成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2.UVB和UVA联合照射可模拟太阳光引起BALB/c-裸鼠皮肤光老化损伤,本研究能为建立BALB/c-裸鼠皮肤光老化损伤的模型提供较为理想的实验方案;3.Microfat、Nanofat 及 SVF-gel 均具有促进皮肤增殖作用:Nanofat 和 SVF-gel移植后受区炎症反应较重,易致组织纤维化增生;Microfat移植后脂肪成活好,受区炎症反应轻,可通过容量效应及再生效应改善皮肤光老化损伤。
其他文献
背景: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血管外科重症之一,从疾病开始到出现临床症状,时间较长,但其发展往往隐匿,大多因为常规查体偶然发现,有些临床患者出现腹痛症状后,急症入院才发现,且门诊误诊率较高,经验不足医师较难发现,成为临床医患矛盾原因之一。临床中,若出现异常腹痛症状则提示预后欠佳,往往提示动脉瘤有破裂或者破裂前兆,尤其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死亡率60~8
背景与目的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与结直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头颈部肿瘤等多种恶性肿瘤预后相关,是多种肿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而且有关胰腺癌PNI的分子机制研究较为深入和广泛,但目前结直肠癌尤其是Ⅱ期结直肠癌发生PNI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拟通过比较PNI状态不同的Ⅱ期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基因组表达差异,初步探索Ⅱ期结直肠癌PNI发
背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甲旁亢)是由于甲状旁腺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过多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的代谢性骨病。大部分PHPT为散发性(sporadic PHPT,SHPT),少数(<10%)病例为家族性或综合征性。目前关于PHPT患者的遗传学研究多基于一代测序技术,对特定年龄或临
近些年兴起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微生物检测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促进了人体微生物组学尤其是肠道微生物组学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不依赖微生物培养的病原体广覆盖检测策略。目前用于人体微生物组研究的两个主要的方法是16S rRNA基因测序(16Ss)和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SMs)。前者通过靶向扩增和测序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高变区来鉴定和分类微生物,在研究各类人群的肠道
背景:毛孢子菌是侵袭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唑类药物作为治疗侵袭性毛孢子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耐药性已经开始发展。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多中心侵袭性感染毛孢子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致病力分布特征及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6年7月CHIF-NET监测网七年间43个监测中心收集的133株侵袭性感染毛孢子菌。利用基因测序分析实现菌种的准确鉴定和基因分型,按照美国临床
一、背景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胚胎早期由于体节形成过程异常导致的脊椎畸形。CS特点为发病早且进展快,畸形较重且并发症较多,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CS患者常常还伴发先天性心脏病、泌尿系及消化道畸形等多种先天发育障碍,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国际上已有相关研究就CS的自然史及治疗进行报道,但目前尚缺乏对汉族人群CS伴发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效果和趋势的大样本
第一部分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一节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目的]头孢曲松是淋病治疗时最后的一线经验性药物。本研究对中国常规淋球菌耐药监测中发现的头孢曲松高水平耐药的BJ16148克隆,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方法]采用纸条梯度扩散法检测该头孢曲松耐药株,对阿奇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头孢克肟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
目的:探究非结合胆红素(UCB)对肠道上皮屏障的保护作用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方法: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动物实验,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UCB组、DSS建模组和DSS+UCB组。DSS建模方法为给予小鼠含2.5%DSS的饮用水5天后换回正常水2天。UCB组和DSS+UCB组使用30mg/kg UCB灌胃,余2组使用蒸馏水灌胃,共灌胃7天。通过小鼠体重,全段结肠的长度
研究背景及目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亚洲目前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IgAN具有异质性、进展性等特点,其临床表现多样,确诊IgA肾病的患者,20%-40%的患者会在2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降低持续性蛋白尿是IgA肾病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ACEI/ARB类足量使用和免疫抑制治疗。目前,IgA肾病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是否获益仍存在争议,指南中
研究目标通过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评估自我取样HPVDNA检测技术及特异性标志物p16单染技术在卫生资源匮乏地区单独或联合应用于宫颈癌早诊的筛查效果;并对新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及自然转归情况进行探讨,最终为制定适合新疆卫生资源匮乏地区人群宫颈癌综合防治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也对其余欠发达地区的宫颈癌筛查手段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进而为健全我国宫颈癌筛查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1.分析新疆哈萨克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