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散文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留下名言:“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我国当代作家王小波也屡次谈及:“通过写作改变自我。”由此可以看出写作对人的重要性早已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论题。无论古今中外,写作给人类提供了展示内心与交流思想的平台;让人们感受到了“我手写我口”的畅快淋漓;使我们多了一个记录世界与留下回忆的方式。写作是衡量学习对象语文素养高低最直接的标准之一,是纵贯人类一生的终身学习内容。而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写作与他们的接触则更为密切,不过在他们眼中,写作不再是真实、情感、艺术的代名词,课堂的习作、生活中的练笔早已演变为固定的套路,呆板的模式,有章可循的技巧。作文的全部意义不过是考场上单薄的方格纸,卷面上硕大的红笔字。究竟是什么让学生远离写作?写作教学为何在歧途上渐行渐远?关于写作教学的问题,当今教育界的争论经久不衰。本文回顾历史,以上个世纪著名的教育家陈望道先生及其关于写作的核心论著《作文法讲义》为研究重心,以比较五四时期众位教育名家对教学文体的划分标准为切入点,在解决教学文体的诸多困惑的基础上,通过对陈望道写作教育理念的再研究,希望从中能够得到关于解决当今课堂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如:应试教育横行,实施过程僵化,评价简单死板等问题的相关启示。 全文共分三章进行论述,就文章结构布局而言,主要做如下安排: 第一章笔者在梳理五四时期至建国前的教学文体划分体式的基础上,总结教学文体变迁过程中的特点,把握教学文体对于指导写作教学的意义,进而将其与实际文体做出区分,对当下热议的“真伪文体之争”做出客观解答。 第二章分析陈望道写作思想的产生背景,以《作文法讲义》为代表多角度论述其写作观,并以陈望道“论辩文”理论体系为例追本溯源,反观时下,为议论文写作教学提供思路。 第三章从作文教学的难点入手,借助对比展现陈望道写作观的历史价值以及对当下写作教学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