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数量型“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使得劳动密集型优势减弱、传统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下降。然而,人口结构变化中劳动力质量提高与高素质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以及科技、制度等创新改革举措,将形成质量型的人力资本红利。人力资本红利的形成和扩大,将成为缓解人口数量红利消失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助力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关键。既往中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多借助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侧重于从区域自身衡量人力资本的贡献,并未充分考虑人力资本要素的空间分异与可流动性特征,忽略了人力资本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弥补了这一缺陷,其中心-外围模型的理论假设表明,人力资本聚集能通过规模经济的报酬递增与距离带来的运输成本的交互作用产生空间效应,影响相邻地区经济增长。新地理经济学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而新经济地理学与新经济增长理论如何在理论上融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基于以上理论发展背景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背景,探讨如何在人口数量红利即将消逝之际挖掘人口质量红利,实现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力资本红利”的动力转换,以及优化我国各区域间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通过人力资本聚集的空间溢出效应形成和扩大人力资本红利,并实现人力资本生产性与福利性的统一平衡,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本规模既定情况下改变他们的空间分布,通过人力资本流动与集聚的规模经济与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带动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新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增长理论是可以打通的。本文融合新经济地理学与新经济增长理论,首先界定并区分了人力资本红利相关概念,阐述了人力资本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形成的基础理论,包括人力资本理论、人口转变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理论。其次,基于我国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的转变历程进行文献梳理,包括人口数量红利期限、人口转变与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等方面内容。第三,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及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ESDA)描绘了空间视域下各地区人口转变、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及关联性特征。第四,基于人口转变、理性预期理论构建人口数量红利与人力资本红利的内在逻辑和演化路径,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理论分析了人力资本红利的空间溢出机制及变化规律。第五,将人口数量红利与人力资本红利纳入到同一框架,并将人力资本红利分解为教育和健康两部分,基于我国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人口数量红利与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同时,将空间概念和异质性人力资本引入经济增长拓展模型,并分别将地理距离与经济距离权重矩阵纳入模型,基于市域间间隔距离的变动规律,估算我国人力资本空间效应在不同经济聚集范围或市场边界范围时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融合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微观样本与宏观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层次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地区人力资本对劳动者增收和就业的时间-空间效应,综合考量人力资本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所形成的红利效应。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空间视域下人力资本红利的开发策略与引导机制。研究发现:从空间相关性看,我国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在空间上均表现出相似地区相互聚集的态势,呈现高-高聚集或低-低聚集特征;与经济发展相关联,地区人均GDP与周边地区教育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而地区人均GDP与周边地区健康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在期初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在期末呈现空间负相关特征。进一步通过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模型测度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发现:我国人力资本红利将能缓解逐渐消失的人口数量红利。从空间维度看,全域空间上人口数量红利和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虹吸效应,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呈现空间扩散效应;局域空间上,基于不同距离门槛值的估计结果表明,随着地区间空间壁垒的逐渐削弱或人力资本潜力的逐渐提升,地区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将会逐渐增强。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中的人口数量红利终将演化成为人力资本红利。就业人口和健康人力资本分布的不均衡性会扩大市域间经济增长差距;地区教育水平提升将一定程度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合理利用教育人力资本的空间扩散效应将能缩小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此外,削弱市域间空间壁垒促进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将是扩大我国人力资本红利效应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地,综合考察人力资本红利的时间-空间效应发现,全域空间上,地区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会受到周边地区教育人力资本空间扩散效应的推动,但是这种效应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消失;同时,地区劳动者工资收入提升会受到周边地区健康人力资本空间虹吸效应的制约,然而这种效应随着时间推移才会凸显并呈现逐渐增强态势。局域时间-空间效应估计结果显示,仿真模拟我国城市间市场壁垒逐渐被削弱,即各城市所涵盖的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潜力更大时,其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也随之增强。分组估计发现:(1)基于劳动者个体而言,健康人力资本提升将能显著缩小性别、户籍以及技能工资差距,教育人力资本提升会缩小性别工资差距,但加大了户籍、技能工资差距。(2)空间维度上,教育人力资本的空间扩散效应将更有益于城市、高技能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增长。健康人力资本对劳动者个体的空间虹吸效应具有时滞性,长期而言对农村、女性、低技能劳动力群体收入的边际效应更大。基于区域差异的估计结论表明:(1)个人层面的教育和健康提升对中西部地区劳动者个体的工资增收的边际作用更大,能够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工资差距。(2)地区教育人力资本对劳动者工资增收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中西部地区劳动者受到周边地区教育人力资本的空间扩散效应更高,同时中西部劳动者受到周边地区健康人力资本的空间虹吸效应也更大。基于人力资本就业红利的时间-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全域空间上邻近地区教育人力资本能够通过空间扩散效应增加本地区的就业水平,但这一现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并最终增加本地区的就业压力,而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对于地区健康人力资本而言,邻近地区医疗健康水平提升在长期将能显著降低本地区的失业水平,提升劳动力市场整体就业水平。局域空间上仍然显示出随着空间壁垒的逐渐减弱、市场一体化水平的逐步提升,人力资本红利所呈现出的空间效应也将逐渐增加的趋势。根据以上结论,本文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以及人力资本的空间关联性开发策略等方面做了相关政策研究,如建立地区之间良好秩序与合作关系,使得教育人力资本的空间扩散效应具有可持续性,实现地区之间的激励相容,以内化人力资本空间效应的外部性特征。推动健康人力资本公共投资,在地区之间选择均等化的健康投资策略,向健康资源不足地区适度倾斜,弱化健康人力资本的空间虹吸效应。同时应注重人力资本区域关联性发展策略,如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不应局限于邻接地区间的协同发展,要注重向具有更大边际效应的中西部地区扩展,提升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其次,注重劳动力就业引导机制的构建,积极开发健康老年人力资本红利,提升女性劳动参与率,创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就业环境。最后,在改善人力资本空间流动机制方面,提出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机制,改善劳动力市场分割,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达到公平竞争、开放有序,改善人力资本流动的外部引导机制,促进人力资本流动均衡长期化,扩大人力资本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