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核反应堆的一回路主管道作为核一级安全部件,是维持和约束冷却水循环流动的唯一通道,被称为核反应堆的“主动脉”。为达到一回路主管道设计使用要求,现役第二代核电机组一回路主管道是由含1 0%~20%铁素体的双相不锈钢制造。然而,由于使用环境苛刻(高温280~320℃,高压13~15MPa),双相不锈钢长期服役时会发生热老化脆化,具体表现为临界裂纹尺寸减小、韧脆转变温度升高、脆性断裂概率增加。随着服役时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反应堆的一回路主管道作为核一级安全部件,是维持和约束冷却水循环流动的唯一通道,被称为核反应堆的“主动脉”。为达到一回路主管道设计使用要求,现役第二代核电机组一回路主管道是由含1 0%~20%铁素体的双相不锈钢制造。然而,由于使用环境苛刻(高温280~320℃,高压13~15MPa),双相不锈钢长期服役时会发生热老化脆化,具体表现为临界裂纹尺寸减小、韧脆转变温度升高、脆性断裂概率增加。随着服役时间延长,双相不锈钢的性能无法满足核反应堆运行所要求的安全阈值时,反应堆必须进行停堆检修,甚至永久性关停。因此,核反应堆一回路主管道用双相不锈钢的热老化脆化是限制核电站安全运行和服役寿命的关键因素。基于对双相不锈钢热老化损伤机制的深入认识,利用有效处理手段对老化双相不锈钢微结构进行调控,进而修复使役构件损伤的性能是解决一回路主管道热老化脆化、延长服役寿命的根本。双相不锈钢在400℃和475℃进行不同时间的热老化处理后,铁素体的显微硬度均随时效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双相不锈钢的断裂方式也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然而,不同老化温度下铁素体的微观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在400℃老化时,铁素体内形成了调幅分解组织和球形G相;而在475℃时效时,铁素体分解形成调幅分解组织和立方形G相。对不同老化制度下的双相不锈钢进行550℃下1h的退火处理以量化调幅分解组织和不同形貌G相对老化硬化的影响。当双相不锈钢在400℃老化时,退火处理可以使老化双相不锈钢的退化性能恢复77%以上,并且修复程度与热老化时间无直接关联。对于在475℃老化的样品,550℃退火能够使老化初期样品的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但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修复率由42.2%降低至18.7%。对比双相不锈钢在400℃和475℃老化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变化和微观结构差异,可以发现调幅分解是双相不锈钢在400℃老化发生脆化的主导机制;G相则是导致双相不锈钢在475℃时效发生严重老化脆化主要原因。虽然550℃退火处理可消除调幅分解组织以实现损伤性能的部分恢复,然而由于G相热稳定性较高,退火处理不能将其溶解。若为溶解G相而提高退火温度,则极易诱发σ相、χ相和碳化物等有害第二相的形成,进一步恶化双相不锈钢的性能。本文通过提高温度加速老化进程获取严重老化的双相不锈钢材料,探索利用脉冲电流同步消除调幅分解组织和G相以实现老化材料性能完全修复的方法。基于多尺度微观结构表征、力学性能跟踪检测、数值计算等,研究了脉冲电流下老化材料微结构调控机制及其与使役损伤性能修复的相关性。双相不锈钢在400℃时效20000h后发生了显著的热老化硬化行为,脉冲电流处理则可完全消除材料的热老化脆化。联合纳米压痕、透射电镜和三维原子探针等表征手段,发现在430℃下脉冲电流处理1h可以完全消除调幅分解组织和溶解G相,几乎能够完全恢复双相不锈钢的性能。调幅分解组织与基体间的电导率差异使得脉冲电流发生非均匀分布,增加了体系自由能,使得调幅分解域线发生改变,促使调幅分解组织被完全溶解。结合建立的双相不锈钢服役寿命评估模型,计算出经脉冲电流处理后,双相不锈钢从热老化20000h的状态恢复到热老化仅12h的状态,即双相不锈钢的热老化行为几乎被完全消除,这意味着老化双相不锈钢的服役寿命可以被延长近1倍。当双相不锈钢在400℃和475℃下等温时效时,G相形貌分别为球形和立方形。依据析出相形貌变化与界面能的关系,G相形貌的改变是由界面化学能和应变能的最小化驱动的。为消除或降低不同形貌G相对双相不锈钢性能的不利影响,对老化样品分别进行了脉冲电流和退火处理。550℃退火1h只能促使G相进一步发生粗化,增加G相对双相不锈钢的不利影响。脉冲电流可以在450℃处理1h完全溶解细小球形G相,消除球形G相对铁素体硬化的影响;并使立方形G相发生球化、减小尺寸,降低立方形G相对硬化的影响20%以上。脉冲电流直接介入双相不锈钢在475℃下的热老化过程后,铁素体不发生时效硬化行为,调幅分解无法自发地进行。热力学分析表明脉冲电流的引入改变了铁素体系统自由能,导致调幅区域收缩,避免了调幅分解发生。基于双相不锈钢寿命评估模型,475℃时效100h的双相不锈钢,等同于在实际服役温度297℃已工作了 18.2年,而脉冲电流介入时效过程的双相不锈钢仅相当于在同等条件下仅使用了 1.2年,这意味着脉冲电流介入时效过程可以使得双相不锈钢服役热老化脆化速率降低约93.4%。综上所述,研究论文所提出的利用脉冲电流修复热老化脆化双相不锈钢性能的处理方法可为核反应堆一回路主管道的延寿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其他文献
二氧化碳(CO2)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如果无节制的排放,将会对环境和人类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在钢铁工业中,研究CO2在生产流程中的合理利用,降低其排放量、提高生产效益,对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由于CO2具有弱氧化性,将其引入转炉炼钢代替部分氧气(O2)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但是O
我国是世界原铝和再生铝的第一大生产和消费国,每年产生数百万吨的固体危废铝灰。铝灰成分复杂处置利用难度大,目前大多数工艺技术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铝灰具有危险固废和有价资源的双重特性,未妥善处理既危害环境和健康,又浪费了宝贵的铝二次资源。铝灰的无害化处置及高值资源化利用已成为我国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基于不同环节产生铝灰中有价及毒害物质的赋存状态及物化性质的解析,本文创新提出了分别适用于铝
随着高端装备的国产化,作为其关键零部件的高端轴承的制造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高疲劳寿命的高端轴承钢的研发和生产成为当前我国轴承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洁净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轴承钢疲劳寿命的高低,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提高洁净度主要涉及到杂质元素的极低化和夹杂物的无害化。目前我国生产的轴承钢在氧、钛等杂质元素极低化方面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较好水平,但钢中出现的几十微米的微观大尺寸夹杂物和尺寸在几百微
核燃料包壳材料被称为核反应堆的第一安全屏障,关系到核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服役环境下,核燃料包壳材料内形成多种类、多尺度、多组态的有害微结构致使材料性能退化,严重影响核反应堆的运行安全。亟需寻求一种高效、节能的处理手段通过调控有害微结构来实现核燃料包壳材料退化性能的修复,这对核电设备安全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本文聚焦制约核燃料包壳材料服役安全的“痛点”问题,解决了“脉冲电流下核燃料包壳材料多种
氧气高炉作为现有传统高炉的改进方案,采用高富氧乃至全氧喷吹,理论燃烧温度升高,鼓风量减少,鼓风动能小,风口回旋区大小和燃烧带范围可能发生重大变化;氧气高炉设置炉身风口,喷吹加热煤气补充上部块状带热量,然而已有研究表明炉身喷吹煤气存在明显的“贴壁效应”;氧气高炉焦比显著降低,焦炭层大幅减薄,导致软熔带形状、位置和透气性发生显著变化,影响了软熔带的二次煤气分布。本文针对氧气高炉工艺,基于相似准则的基本
对于当前钢铁行业而言,还原炼铁时消耗的能源主要为碳质能源并伴随产生大量的CO2,而CO2的过量排放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为降低炼铁工艺中CO2的排放,目前使用氢能替代部分碳质能源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方式,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H2-CO混合气体对铁矿石的还原行为,然而目前对此方面的基础研究较为分散,特别是对于不同条件下H2-CO混合气体的反应行为缺乏系统且完整的研究,并且对反应气体的利用率及反应参与率
矿浆电解作为一种湿法冶金工艺,具有流程短、能耗低、过程环保等优点,在多金属复杂矿制备金属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应用。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沉矿、隔膜变形等问题,同时多槽串联的特点导致槽内工况多变、工艺参数调控复杂,已有的搅拌经验公式和颗粒悬浮特性无法满足矿浆电解生产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锑精矿矿浆电解槽为研究对象,采用冷态物理实验和数值仿真技术,首次全面地探究了槽内流场、颗
Q690D高强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设备的低合金高强度钢,生产过程中采用铝脱氧,脱氧产物Al2O3会严重影响钢的质量。RH精炼过程中加入稀土 Ce对钢液进行处理,能有效改性钢中Al2O3夹杂物的成分、形貌及尺寸,生成成分可控、弥散分布、尺寸细小的稀土夹杂物,提高钢材的综合性能。本论文以转炉+LF+RH+CC工艺生产含铈Q690D高强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稀土 Ce和钙处理对高强钢夹杂物的影响,明
航空航天、国防、核工业等高新科技领域正在飞速发展,具有高熔点、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低热膨胀系数等优势特性的钼材料,被认为是工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然而伴随着不同应用领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传统钼材料的性能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科技的要求。钼材料的开发应用,一直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难题:一是钼的本征低温脆性和非本征晶界脆性使其强度和韧性较低;二是钼材料较高的密度使其比强度和比模量较低,严重阻碍
口译的本质在于重构,并用另外一种语言最大程度地复原源语信息。语篇信息的加工效率至关重要,因为源语加工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后续译语产生。在源语理解阶段,译员需要迅速地对输入的听觉或视觉信息进行内容要点和关键词语的提取,并利用逻辑关系把这些信息要点构成的意义单位进行串联,启动语义以及句法分析等。而译语产出则要根据信息的主次进行适当省略、简化或增补,运用释意、词汇/句法转换等策略。因此,探索口译语篇信息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