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260万,死亡约180万人,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首位死因。目前我国80%的肿瘤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丧失最佳治疗时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人类还不能对肿瘤预防和诊断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90%。目前,临床上部分甲状腺癌患者术前病理诊断结果无法确诊,常造成误诊和漏诊,且临床上尚无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血清标志物。因此,寻找甲状腺癌相关标志物辅助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血清p53抗体是一种广谱型肿瘤标志物,已在各种类型肿瘤患者及高危人群中检测到此抗体的存在。目前,尚未发现针对p53抗体与体检人群及甲状腺癌患者系统研究,p53抗体能否作为普通体检人群一个潜在的肿瘤早期筛查标志物。p53抗体能否作为一个潜在的标志物辅助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分析。p53抗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酶联吸附反应(ELISA),但是传统的ELISA检测效率较低,且重组P53蛋白制备及纯化步骤繁琐。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分别以体检人群、甲状腺癌及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p53抗体与肿瘤早期发现、p53抗体与甲状腺癌相关性及如何提高血清p53抗体检测效率等问题。针对p53抗体与肿瘤早期发现的相关性问题,本论文利用传统ELISA方法于不同年份分别对1162例及3168例体检人群进行血清p53抗体筛查,分别筛查到26例、96例p53抗体阳性体检者,后期跟踪及多种临床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表明,p53抗体与多种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密切相关,部分p53抗体阳性患者在随后的跟踪中逐渐确诊为癌症,它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肿瘤早期筛查标志物。针对p53抗体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问题,本文利用P53蛋白、展示P53蛋白表位的单展示噬菌体SS-phage及phage-SP分别对117例甲状腺瘤及18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p53抗体检测研究。结果显示,phage-SP比P53蛋白及SS-phage在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组血清p53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进一步的分析发现,p53抗体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P53蛋白的积累情况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血清p53抗体可以作为一个潜在标志物辅助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分析。针对提高血清p53抗体检测效率的这一问题,我们首先以噬菌体为模板,将P53蛋白的同一免疫优势表位分别展示在噬菌体的PIII及PVIII蛋白上,系统探究了两个展示系统的检测效率。接着,我们将P53蛋白的两个表位分别展示在同一个噬菌体的PIII及PVIII蛋白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双展示噬菌体。结果表明,噬菌体的PIII及PVIII展示系统均可用于血清p53抗体的检测,且两个展示系统的检测效率基本一致。与重组P53蛋白及单展示噬菌体相比,双展示噬菌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P53蛋白与双展示噬菌体在血清p53抗体检测方面具有互补性,两种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血清p53抗体的检出水平。这种灵敏度高且成本低廉的新型噬菌体为其它相关的抗体型标志物的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并且此种类型的噬菌体可以开发成新型的生物检测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