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于20世纪70、80年代兴起,并风靡于全球的发展新理念,既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透支资源成本、环境成本所付出的沉重代价的深刻反思,又表达了人类对自身发展未来的终极关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进行发展决策的行动指南。邓小平以农业和农村的改革作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其农业发展思想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厚底蕴。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粗糙的,甚至对于什么是“可持续农业”也是众说纷绘。因此,研究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从理论上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战略思维,全面把握邓小平发展观的真谛,在实践上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实现。真正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普遍性的高度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发展本质、基本前提、基本动力、基本任务、基本原则、基本目标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每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必须体现这些基本内涵,具有持续性、高效性、协调性、公平性等特征。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都是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经济等核心要素的功能达到整体优化的结果。 邓小平按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计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并把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到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视野,从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发展本质、发展内容等方面奠定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从哲学的层面看,坚持实践的思维方式、摒弃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邓小平提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理之源,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发展本质观也是我们理解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农业可持发展思想的丰富内容正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运用与创新。 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基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邓小平深刻分析了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九大矛盾。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丰富思想内容,(二喜吴。t 广上才;-j,一 主要包括:尊重农民的实践选择,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 展的政策安排与制度创新是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控制人口,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正确处理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是农业可 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实 现“两个飞跃”,推进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深化改 革,推进科技创新是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维护农村社会的稳 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 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中国农业改革实践的理论成果,具有重 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广泛的国内意义和国 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