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人马》中的创伤与复原—从罗伯特·佩恩·沃伦到杰克·伯登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ley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佩恩·沃伦活跃于美国文坛六十余年,创作了十部长篇小说,以及多部戏剧、诗集、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作品,荣获了三次普利策奖和“桂冠诗人”的称号。他的作品集中表达了对历史与过去、道德责任和精神救赎等人类生存处境的深切关注。
  《国王的人马》创作于1946年,是沃伦最具知名度的小说。它以杰克·伯登的成长故事和威利·史塔克的政治沉浮为两条交织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方社会转型期间南方人的生存图景。目前国内外对《国王的人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作品的政治民主、历史意识、道德伦理、成长主题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本文基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朱迪斯·赫尔曼的创伤理论,深入分析了主人公杰克·伯登创伤的原因、创伤的后果以及创伤的复原。通过对人物杰克·伯登的个人创伤和作者沃伦真实生平事迹的对比,本文探讨了小说《国王的人马》、沃伦本人以及南方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三者间的密切联系。
  本论文共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创伤理论、作家沃伦及其作品《国王的人马》,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阐明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第二章分析了杰克·伯登早期在家庭、爱情和学业方面的创伤经历。第三章剖析了杰克·伯登游离于新旧南方集体之外并最终与真实世界断联的创伤后果。第四章阐释了重塑创伤记忆和重建与他人联系的复原过程。第五章努力揭示沃伦创作背后的个人动机和社会历史动机。第六章是结语部分。通过分析杰克·伯登的创伤经历和自我身份重建,以及探讨沃伦的创作动机,本文认为,《国王的人马》不仅仅是主人公杰克·伯登的创伤书写,也是沃伦个人和南方集体的创伤书写,正如杰克·伯登通过反思过去和重建联系恢复创伤一样,沃伦在随后的写作生涯中也鼓励南方社会反思内战创伤的历史,建立个人与集体的紧密联系,以走出集体创伤,开创美好未来。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自然语言推理研究两段文本T与H之间的关系,当人能够根据T中包含的信息推理出H时,就判定从T到H的文本蕴含关系成立。令机器自动完成这一判定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应用广泛,且已在近年来取得连续突破。但这些突破非常依赖标注过的数据集,已有研究(Gururangan et al., 2018;Poliak et al., 2018)表明现有的数据集由于大多源自众包标注,存在一定缺陷,使得模型即使仅利用部分文
汉语“开”和英语“open”是汉语和英语的高频多义动词,动词本身所包含的义项复杂,各个语义之间分工不同,但彼此又有一定联系。但词典释义不能很好地解释两者在自然语篇中的意义。本研究有助于阐明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如何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形成原型范畴。  本文从汉语语料库BCC和英语语料库COCA中收集语料,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分别构建“开”和“open”的多义网络,并基于范畴化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探索两者语义
学位
理查德·耶茨(1926-1992)是美国“焦虑时代”的一位杰出作家。在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1962)中,他仔细描写了普通人的生活。小说集中,每一篇故事都展现了生活中存在的突变,揭示了人在面对生活中难以言说的悲伤时表现出的复杂人性。虽然《纽约时报》夸赞这部作品可与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相提并论,但这部短篇小说集依旧没有引起读者和研究界的兴趣。与《都柏林人》热度不减的研究现状相比,对《十
言语行为理论是奥斯汀(1962)首次提出的,他指出语言并不只是陈述某事,而是在做某事。同时他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三分说,将交际中的言语分为发话行为,施事行为和取效行为。后来奥斯汀的学生赛尔(1969)在继承和批判奥斯汀的日常语言哲学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将施事行为分为五类:阐述类行为、指令类行为、承诺类行为、宣告类行为和表达类行为。梵迪克(1976)在奧斯丁和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上,将言语行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