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化的深入,带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也对环境承载能力造成压力。温室效应带来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制造业发达,其碳排放状况备受关注。交通运输行业是中国三大碳排放行业之一,如何合理评估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以下简称交通碳排放)受哪些因素影响及各影响因素的实际贡献率、预测交通碳排放总量及从能源角度降低交通碳排放总量成为碳排放研究领域的焦点。本文选取上海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1-2015年为研究时间序列,分别进行交通碳排放总量核算、协整检验、tapio模型脱钩分析、脱钩弹性系数分解、影响因素分解、碳减排预测。结果如下:(1)上海市交通碳排放总量总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由399.43×10~4t增长至1288.86×10~4t,增长889.43×10~4t,年均增长率为8.73%。交通碳排放强度研究表明研究期内交通碳排放强度呈波动式下降趋势,2015年达到最低值1.14吨/万元。(2)协整检验表明交通碳排放总量和人均GDP之间存在一个长期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两者间存在双向长期因果关系。脱钩分析表明研究期内两者经历从扩张性负脱钩到弱负脱钩的转变。人均GDP效应和人口效应是影响脱钩弹性系数的主要正向因素,碳排放强度效应、经济占比主要表现为负相关,碳排放系数效应由弱抑制作用转为弱促进作用。(3)仅有第三产业占比与交通碳排放总量表现为负相关,人口规模、人均GDP、货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和第二产业占比、第二产业能源终端消耗量、第三产业能源终端消耗量均与交通碳排放总量呈正相关,其中人均GDP是最主要正向因素,第三产业占比是唯一负向因素。(4)BAU情景交通碳排放总量增速较快,2025年底、2030年底、2035年底分别较2015年底上涨27.82%、41.57%、55.33%。轻度低碳情景和中度低碳情景相较于BAU情景均表现出低碳化趋势。其中轻度低碳情景2025年底、2030年底、2035年底较BAU情景减排1.22%、2.95%、4.97%,中度低碳情景2025年底、2030年底、2035年底较BAU情景减排2.40%、5.7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