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才外流现象普遍存在,人才外流对经济增长、教育、收入分配和福利的可能影响成为经济学家和许多政府,特别是人才流出国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们对人才外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在对以往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使用中国省份数据检验了人才外流对流出地人力资本形成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支持了“人才外流有益论”。 本文首先就人才外流对流出地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文献进行了综述。国外文献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的研究多强调人才外流对流出地经济增长的负效应。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传统的”或“悲观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才外流使流出地人才的数量减少,降低了流出地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使留在原地的人遭受损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才外流理论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人才外流有益论(BBD)。经济学家把这种新方法命名为“新人才外流经济学”。他们认为技能劳动力的流出未必对流出国产生不利影响。他们基于内生增长框架,提出了几个模型,阐述了人才外流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人才外流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大致出现于2000年之后,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分析了人才流动对流出国的影响,并在人才外流的衡量及实证研究上取得很大进展。 国内学者在人才外流的研究上也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他们的观点也是不一致的。有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本流动会带动流出地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有利于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发展;有的认为人才外流使流出地损失了大量人才,人才流失的存在对流出地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接下来,本文归纳了人才外流对流出地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负效应主要是负的人力资本效应,即人才外流导致流出国人力资本流失,不仅会带来社会福利和教育投资的损失,还会通过知识传授的渠道影响下一代年轻人的教育和培养,形成“动态外部性”。正效应包括:汇款效应、回迁效应、网络效应及正的人力资本效应等。 实证分析部分,首先,文章对数据发展和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人才外流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研究遇到的最大问题便是人才外流的数据很难获得。因此,实证研究的发展与衡量人才外流的方法和数据的发展密切相关。实证文献普遍支持人才外流对流出地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但目前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还不多。中国独特的国情如户籍制度、沿海发展战略等政策必然使中国的省际人才外流具有与国际人才外流不同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此专门进行研究。本文用最新统计数据检验了中国省际人才外流对流出地人力资本形成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重点检验了人力资本效应,即检验人才外流对人力资本形成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此,文章估计了两个方程:一是人力资本方程,检验人才外流对流出省份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二是增长方程,检验新的人力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先对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做了详细说明,然后对主要变量给出了统计性的描述,最后利用计量方法进行检验。文章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截面数据的异方差性进行修正后的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迁移率(mig)与在校生数量(hum)之间、在校生数量(hum)与人均实际GDP增长率(grw)之间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最后,文章根据检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政府应该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建设人力资本市场、制定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提高人们受教育程度,促进地方及全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着眼于经济增长这一理论热点,就人才外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前沿领域进行研究,并首次使用中国省份数据检验中国省际间人才外流对流出省份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由于受数据限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不足,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