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随病程的进展而表现不一,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teatosi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cirrhosis)三个阶段。NASH是NAFLD的一个重要阶段,如能积极预防,或在发病后给予积极干预,NASH会向单纯脂肪变性阶段转化,甚至可能恢复正常;反之,NASH可能会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本课题在发现树莓酮对NASH有干预作用的基础上,将生物化学、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ELISA等现代生物技术运用到本研究中。利用高脂饮食诱发大鼠NASH模型,观察树莓酮对NASH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雌雄各半的SPF级(Sprague Dawley) SD大鼠40只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NC,n=8)普通饲料喂养8周;模型对照组(MC,n=8),高脂饲料(82%普通饲料、8.3%蛋黄粉、9.0%猪油、0.5%胆固醇、0.2%牛胆酸钠);树莓酮低剂量组(RKL,n=8)、树莓酮中剂量组(RKM,n=8)、树莓酮高剂量组(RKH,n=8)分别在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予0.5%、1%和2%树莓酮灌胃,其他组以相同剂量色拉油灌胃,每天灌胃一次,持续4周。实验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动物体重、食欲、行为、状态、毛发及死亡情况,计算脏器指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脂指标(TC、TG、HDL-C、LDL-C)、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ALP)和血糖(GLU);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INS)、瘦素(LEP)、游离脂肪酸(FF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载脂蛋白A (Apo A I)和载脂蛋白B (Apo B);测定大鼠肝组织匀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P-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肝组织匀浆生化测定总谷胱甘肽(T-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各组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评估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活动程度,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本实验以高脂饲料喂养,经肝组织病理检查证实8周时NASH大鼠模型已复制成功。实验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G、TC、LDL-C、ALT、AST、ALP、GLU、INS、IRI、FFA、LEP、TNF-α、MDA、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 P<0.01); HDL-C、ISI、T-GSH、PPAP-α、LDLR、APN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树莓酮高、中、低剂量组各项指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并在高脂膳食的同时应用树莓酮干预脂肪肝。结果显示,树莓酮能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的脂质水平,减少FFA的生成,从而保护肝细胞;可通过改善胰岛素和瘦素抵抗、调节血脂代谢等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减轻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能明显抑制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促使氧化与抗氧化机制恢复平衡,从而使肝脏免受损害;能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肝细胞活动性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还可减轻肝脏的炎性损伤和脂肪变性程度,使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因此,树莓酮可认为同时兼有保肝和调脂的双重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肝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纠正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和瘦素抵抗、减少FNF-α的释放、提高抗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