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30年里,双过氧钒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一直是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多核(1H、13C、14N和51V)、多维(COSY和DOSY)和变温NMR等谱学手段,结合ESI-MS技术和理论计算,系统研究了过氧钒与有机配体相互作用前后体系中各物种的溶液结构,对一些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探讨了相互作用的模式和规律。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一、利用多种NMR谱学方法结合理论计算,系统研究了双过氧钒配合物和吡啶类、咪唑类配体的相互作用,探讨了溶剂化、取代基、中心金属钒上的配体等因素对相互作用的影响,建立了一套适合研究过氧钒化合物与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的谱学方法,特别是利用核磁共振中扩散排序(DOSY)技术,实现了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样品管中的“虚”分离。
二、利用ESI-MS技术结合理论计算,通过比较体系在溶液和气相中行为的异同,对气相中物种[OV(O2)2(L)2]-(L为组氨酸类配体)可能的结构给予了解释,认为中心金属钒与溶液中一样还是6配位而不是Conte等人认为的7配位,第二个配体分子通过氢键与物种[OV(O2)2(L)]-结合在一起。
三、在相互作用体系NH4VO3/H2O2/Picolinamide中合成了一种新的双过氧钒化合物。经NMR、IR和X-ray衍射等谱学方法或分析手段确定其组成{NH4{OV(O2)2[Picolinamide]}·H2O}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