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鲜皮是临床治疗急慢性肝脏疾病的常用中药,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已经分离出大量具有潜在活性的成分,主要是内酯类和生物碱类,但迄今为止尚少见关于这些化合物应用于临床肝损伤治疗的报道。本研究主要考察了白鲜皮中两种内酯类化合物梣酮和黄柏内酯对于Con 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白鲜皮总内酯提取物对于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的影响,从而确定白鲜皮的内酯成分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
第一章考察了梣酮对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体内作用。结果显示,梣酮显著抑制小鼠血清中ALT、AST和LDH活性的升高。肝脏病理学检查也显示梣酮能够明显改善ConA诱导的肝损伤。考虑到TNF—α和IFN—γ是这个模型中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我们接着考察了它们的含量,发现梣酮在体内可显著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TNF—α、IFN—γ的水平,在体外抑制Con A活化的脾细胞表达IFN—γ而对活化所引起的细胞增殖没有影响。T细胞的活化和浸润至肝脏在Con A诱导肝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活化的T细胞除增殖以外还具有杀伤、粘附、迁移、凋亡等多种功能。接下来我们通过检测Con A体外活化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丝氨酸脂酶(BLT)的活性来考察梣酮对活化T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梣酮处理后细胞释放BLT的水平没有明显变化,提示梣酮改善肝损伤并非通过抑制颗粒酶—穿孔素途径进而抑制T细胞直接杀伤肝细胞的功能而实现。因此我们转而观察T淋巴细胞活化相关的表面分子表达。结果表明,腹腔注射梣酮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脾脏中CD69+T细胞和肝脏中CD4+T细胞的比例,表明梣酮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浸润。然而,梣酮对外周的脾脏T细胞和浸润到炎症局部的肝内T细胞表面FasL的表达有着不同的影响,一方面在体内、体外都促进活化的脾细胞表达FasL,另一方面降低肝内FasL+ T细胞的比例。因为T淋巴细胞活化后表达FasL的同时,其表面Fas的表达同时增加,T细胞自身也可以通过Fas/FasL相互作用被诱导凋亡,这就提示了浸润T细胞的减少很可能是由外周活化的T细胞凋亡加剧造成的。我们于是检测了ConA活化的T细胞的凋亡,确定梣酮在体内和体外诱导活化的T细胞发生凋亡,而不作用于非活化的T细胞。接下来,我们探讨了梣酮选择性诱导活化的T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我们发现梣酮剂量依赖性地诱导活化的淋巴结细胞发生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倒塌,这一结果提示梣酮选择性诱导活化的T淋巴细胞凋亡可能与线粒体途径相关。接下来发现胞浆中cytochrome c蛋白水平升高,这从一个侧面进一步证实了线粒体确实参与了这一凋亡过程。另外一些相关蛋白水平的改变表明梣酮促进活化T淋巴细胞释放cytochrome c,激活下游的caspase-3和PARP,最终引起DNA片段化;而cytoehromec的释放可能受到Bcl-2家族蛋白成员Bcl-2、Bcl-XL和Bax等的调控。最后我们考察了梣酮对Con 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组织凋亡和MAPK通路的影响,发现梣酮可明显抑制Fas水平而减轻组织凋亡,抑制SAPK/JNK、p44/42和p38 MAPK的磷酸化,从而改善Con A诱导的肝损伤。
第二章考察了黄柏内酯对这种肝损伤的作用。结果显示,黄柏内酯显著抑制小鼠血清中ALT、AST和LDH活性的升高,同时明显改善ConA诱导的肝病理损伤,包括减轻肝细胞的坏死、变性、炎细胞浸润和枯否氏细胞增生。对于TNF—α和IFN—γ的检测发现黄柏内酯在体内可显著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TNF—α、IFN—γ的水平。T—bet是新近证实的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能够诱导IFN—γ的产生。因为Th1细胞在Con A诱导的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上述实验已证明IFN—γ表达受到黄柏内酯的抑制,我们接下来观察了黄柏内酯对T—bet的作用。PCR结果显示,黄柏内酯对体内肝组织中和体外活化的脾细胞中的T—bet表达都有抑制。联系之前的结果,即黄柏内酯不影响Th2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及其效应分子IL—4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黄柏内酯可能选择性抑制特定的Th1靶点。最后我们考察了黄柏内酯对肝组织凋亡和MAPK通路的影响,证实黄柏内酯可明显抑制Fas水平而减轻组织凋亡,抑制SAPK/JNK、p44/42和p38 MAPK的磷酸化,从而改善Con A诱导的肝损伤。
第三章考察了白鲜皮总内酯提取物的治疗活性。首先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2,4,6-三硝基氯苯致接触性皮炎、Con 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以证实白鲜皮总内酯提取物具有与单体化合物类似的活性。接着考察了其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作用,结果发现血清中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升高、肝内羟脯氨酸含量下降、肝病理变化减轻,显示白鲜皮总内酯提取物明显改善了肝纤维化。另外,它对脾脏、肝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这一点上优于秋水仙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