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国内外较少探讨除草剂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实际废水应用O3/UV处理,尤其是杂环取代脲类除草剂生产废水的降解,本文采用O3/UV技术,研究了特丁噻草隆生产废水的水质特性,并对特丁噻草隆的紫外光谱特性进行了大致实验分析,考察了O3/UV技术降解特丁噻草隆有机废水过程中的臭氧氧化机理,并对降解过程中不同臭氧投加速率,不同初始COD浓度,以及不同初始pH值等因素对降解特丁噻草隆有机废水的影响进行了考察。讨论了O3/UV降解前后,特丁噻草隆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总有机碳,紫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的变化;同时研究了降解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最后对实际特丁噻草隆生产废水进行了生化实验基础研究,考察O3/UV预处理+生化处理的可行性。主要结论如下:(1)特丁噻草隆有机废水在254nm处有紫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初始pH是O3/UV氧化处理特丁噻草隆有机废水的主要控制因素。COD去除率随初始pH值呈线性关系变化Removal=0.1514+0.03376pH;·OH自由基清除剂CO32-对特丁噻草隆A254去除速率的影响实验得出,初始pH=11.3时,氢氧根离子OH-作为引发剂,能够引发臭氧分解,产生·OH自由基,这说明对于该废水,间接氧化占主导地位。臭氧投加量存在最佳值,过高和过低都会降低COD的去除率。实验废水的初始污染物浓度越低,COD去除率越高;pH=6.5与pH=11.3条件下,A254去除基本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碱性条件下O3/UV氧化特丁噻草隆有机废水的A254去除速率远远高于酸性条件下的A254去除速率。(2)TOC反应动力学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κTOC=0.072mg·L-1·min-1。A254自始至终呈线性变化,线性方程为A254=-0.00358t+0.9395。结合紫外—分光光谱图及高效液相色谱图可知:碱性条件下,反应4h,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特丁噻草隆经过240min O3/UV降解后,难降解污染物得以基本降解,可生化性由0.12提高到0.58;特丁噻草隆经UV/O3氧化后,矿化产物为SO42-离子、NO3-离子、NH4+离子。(3)特丁噻草隆生产废水具有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絮凝的特性。对实际特丁噻草隆生产废水进行O3/UV氧化和催化电解实验。实验结果得出O3/UV氧化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因而采用O3/UV预处理该生产废水。经过预处理后,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易被生物降解的物质,废水经过厌氧氧化—好氧氧化后,出水COD最低为250mg/L左右,最后经过1h O3/UV二次臭氧氧化处理后,最终出水COD可降至78mg/L。证明了O3—生物处理—O3系统可使特丁噻草隆生产废水得以有效降解。